我国科技报道中媒介的认知构建
发布时间:2017-12-23 02:38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技报道中媒介的认知构建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构建 文化冲突 新闻价值 科学素养 技术机遇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科学技术能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关键在于传播效力如何,这其中,大众传媒的科技报道是中坚力量。科技报道作为我国大众获知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的认知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大众的科技认知能力,并最终影响其利用科技进行决策的行为。但我国的科技报道现状显示,这样的认知构建正面临一些难题。较之大众传媒诉求的通俗性,科技信息因自身的严谨与专业难以被真正“通俗”,科技记者及受众为更好解读科技信息需具有较高科学素养。事实上,困难的症结恰恰是我国科技记者队伍的整体“结构性缺失”及受众科学素养的普遍偏低。另外,大众传媒的本质决定其在选择科技报道议题及设置角度的同时,不可避免会进行一定的“议程设置”。大众传媒在科技报道中的认知构建实际由大众传媒自身的角色定位、及其科技报道所要诉求的目的及大众传媒的话语特征所构成。 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众传媒难以在科技报道中实现纯粹的科学技术认知构建。首先,大众传媒界与科技界因文化不同存在认知鸿沟,科学家与科技记者总是难以理解对方构建科技认知的内容及形式。其次,如同其他领域的报道,科技报道的内容之所以能被择取出来,是科技记者基于新闻价值的判断。因科学技术的语言生涩抽象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大众传媒对其新闻价值衡量通常以接近性及兴趣性作为主要因素。再者,在受众中心论向“受众本位论”发展的背景下,大众传媒对科技信息的内容择取与角度设置通常需考虑受众兴趣及知识结构。正因如此,伴随我国大众普遍较低的科学素养较而来的大众对科技信息的兴趣不足及认知困难,导致我国大众传媒出现“科普失语”以及科技报道认知构建迎合受众知识结构。最后,由于我国大众传媒正处于产业化转轨时期,深受市场竞争机制影响,以至出现商业利益取代公共利益,科技报道广告化层出不穷。 新媒体技术发展为我国科技报道带来了技术机遇,同时也使传统科技报道中媒介的认知构建面临挑战。“非中介”式的科技报道、海量的信息链接以及“多媒体”报道方式,既规避了因文化鸿沟导致大众传媒对科技认知构建的偏差,也为受众对科技信息的全面及轻松解读提供了技术可能。再者,伴随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科技报道的受众正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相对传统大众传媒整体性定位下的平均知识结构标准,新媒体实现了科技报道分众专业化的认知构建。正是由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传统科技报道中的认知构建正面临受众流失的危机。严重的市场分流使传统大众传媒转向与新媒体融合,由此迎来了集传统科技报道的文字优势与新媒体多元技术一体的新格局,这种“集优”形式的利用,为科技报道中的认知构建带来了新机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06;G322.2;G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梅,吴宏爱;科技新闻要让人看懂[J];采.写.编;2001年03期
2 文然,安珊珊;社会视域中的媒介分众现象分析[J];当代电视;2005年08期
3 邱奇;;试析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品牌战略——以湖州电视台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朱发建;最早引进“科学”一词的中国人辨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齐振华;;纸媒体如何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J];科技传播;2010年04期
6 张文;;新媒体格局中纸媒体的“春天”在哪里[J];科技传播;2010年04期
7 潘恩荣;;科学概念的认知进路与转向——科学技术论视野[J];科学学研究;2006年01期
8 杨磊;;中国对外传播的窘境与对策[J];青年记者;2006年14期
9 李勇忠;转喻的概念本质及其语用学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8期
10 俞圆;知识经济时代媒体对科学技术的传播——以《文汇报》的“科技文摘”专刊与《纽约时报》的科学专刊为研究对象[J];新闻记者;200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屈金轶;论科技新闻写作与科学精神的传播[D];广西大学;2003年
2 吴平;论科技新闻报道中的问题与对策[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2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32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