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
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研究
郑莉莉
【摘要】:日益加剧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科技经济活动的范围超越国界,科技资源开始跨国界分享,科技人力资源全球流动频繁,国家之间的技术、经济和科技合作与竞争愈加明显。要想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应该合理管理和配置科技人力资源,促进科技人力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最大协同效应。 传统的绩效评价已经难以适应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的要求,本文以协同创新为切入点,首先分析协同创新和科技人力资源共享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系统。其次,分析协同创新中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的特征,分别从共享个体、团队、组织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协同创新中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绩效角度概括出反映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五个维度:共享态度、合作效率、管理绩效、产出绩效和能力绩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问卷调查的协同创新中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现状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我国协同创新中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和协同创新建设水平提供指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崔丽;侯汉坡;;基于协同学的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的理论内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汪波;欠发达地区人才共享机制初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刘大可;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财经科学;2001年03期
4 李连友;罗嘉;;我国金融监管协同机制分析——基于协同学的角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5 潘旭明;组织绩效的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6 王浩,卢勃;企业集团协同经济与文化协同机制分析[J];大众科技;2005年12期
7 周惠钦;李艳;李吟芬;程鸣;;基层央行绩效考核机制探讨——基于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互动关系的视角[J];福建金融;2011年03期
8 朱祖平;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与管理再造[J];管理与效益;1998年01期
9 沈漪文;孔寒冰;;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概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10 齐欣,赵勇;企业间的研发合作:依据、模型与绩效[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澜;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2 张浩;基于混沌理论与协同学的企业战略协同机制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宝森;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方瑞;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协同创新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黄召明;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谢嘉惠;基于社会资本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菊;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艳洪;九江供电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与激励措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晶;王姿燕;;闽台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2 方永艳;;基于三次创业的民营企业管理升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刘永祥;程诺;魏志丰;;煤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梅静娟,李石柱;科技资源配置阶段结构优化理论数学模型[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李冬梅,李石柱,唐五湘;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评价[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王朝明;;论人力资本产权归属的界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7 郭长河,牛喜贵;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张浩;崔丽;侯汉坡;;基于协同学的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的理论内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徐有霞;吕廷杰;;电信运营企业创新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及测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石柱,李刚;我国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巧利;寇纲;赵洪举;;基于熵权TOPSIS与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的工业三废排放及其处置效果评估[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大佑;张杰;;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绿色营销创新[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广林;徐国君;;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爽;;企业知识创新驱动力的机理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丽芳;沈红;;美国学生贷款偿还的新机制——“人力资本合同”的尝试[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倩伟;贵斌威;;我国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郭庆松;;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共享机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林晨苹;;论IT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及其激励模式[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杨万铭;;国有企业改革: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曾俊健;主动组织遗忘与组织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沈焱;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樊利钧;基于资源共享的价值网企业合作创造价值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黄健;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与预警平台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俊;齐市A医院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徐欣;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海峰;中国TD-SCDMA产业内企业间协同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孙溪海;A省地税局税务管理信息化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晓迪;湖南省工业企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金花;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分享的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洪武;火电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克斌;储节旺;;客户化供应链产品开发知识协同管理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宋冬英;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李允尧;;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企业持续成长机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梁美健;吴慧香;;考虑协同效应的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孙锐,王海燕;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合作联盟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连浩,韩伯棠;企业资源协同战略与实施案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韩伯棠;王莹;;中国科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王丹,周曙;360度考核的应用探析[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9 严武,谢海东;上市公司收购绩效分析:模型与实证[J];商业研究;2004年04期
10 王琛,王效俐;企业战略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忱;田杨萌;;企业经营战略协同机制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胜利;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产业集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方华;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唐建生;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杨静;供应链内企业间信任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合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6 谢荷锋;企业员工知识分享中的信任问题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楼高翔;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雪松;产业集群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3年
2 陈蓉芳;全球纺织产业转移与绍兴市建设国际纺织业制造基地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3 董永梅;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左海;合理利用科技人力资源的环境要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5 张喜照;科技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朱和平;贵州黔东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章伟;经济型饭店员工激励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红云;侨裕公司薪酬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秀芝;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联盟网络中知识共享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刘树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成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梅;张巍;钟和平;但斌;;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2 杨耀武;张仁开;;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年S2期
3 彭纪生,吴林海;论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及建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5期
4 王兴山;;协同开发能否走出创新路?[J];软件世界;2006年19期
5 姜伟;;虚拟物流联盟核心能力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8期
6 杨静;孙玉娟;;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大途径[J];江苏商论;2008年04期
7 王伟立;杨育;杨洁;王明恺;;客户协同创新中人员分配建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8 彭本红;周叶;;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J];管理评论;2008年09期
9 ;打造三个平台推动北京技术转移行业发展——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工作纪实[J];食品科技;2009年02期
10 王静;杨育;王伟立;杨洁;;客户协同创新实现机理及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布毅;王占波;胡炜;代振华;;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理探微[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华;;供应链中物流服务的绩效评价[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赵伟;;农村公共投资影响因素和绩效评价:一个研究综述[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刘磊;崔会保;;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企业员工绩效评价[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黎精明;邱玉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研究——基于湘钢集团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雷战波;姜晓芳;;基于AHP和GRAP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天亮;徐娟;;供应链绩效评价中递阶综合方法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黎漓;舒华英;;基于BSC的电信运营业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薇;程龙生;宋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莹瑞;朱卫东;林峥;;校办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AXA、韩道阳;[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兴华;[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纪爱玲;[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4 文/定城;[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赵殿顺 战吉祥;[N];大连日报;2010年
6 记者 樊夫;[N];中国电子报;2006年
7 佟洁;[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梁红兵;[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记者 操秀英;[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无锡市蠡园中学 邱华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献;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03年
2 孙彤;基于价值增长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申红艳;基于动态建模的网络联盟企业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侯新培;集成化建设供应链构建及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史宝平;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熊巨洋;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魏明侠;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岳;中国中、西部县域卫生系统绩效及其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喇娟娟;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银定;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制度变迁与科研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莉莉;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陈文博;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绩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思思;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阙攀;大学学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马骥;河南省促进协同创新政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张倩;高校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方明;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徐梦;基于供应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丽华;基于创新集聚的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李耕;论协同创新与企业快速成长[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3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