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交易区理论的科学仪器协同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6 07:44

  本文关键词:基于交易区理论的科学仪器协同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年

基于交易区理论的科学仪器协同创新研究

杨天坛  

【摘要】:在知识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创新对驱动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创新过程中知识进行流动和增值,知识在科技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不同参与主体之间流动,从而产生协同的效果。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生产、转移、共享、使用等创新过程,对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协同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完成创新要素的重新组合。 以往协同创新的研究着重于创新的要素构成方面,然而对创新机制,即这些要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本文以知识尤其是物化知识这一主要创新要素来研究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协同创新的不同创新主体之间面临着沟通的问题,在知识生产、情景建设,流动与共享等方面存在一个协商的空间。彼特·盖里森的交易区理论包含亚文化、语言和交易区三个要素,用以解释不同学科之间交流的问题。协同创新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依照创新规律进行互动协商,它是一种以知识流动为内容的交易活动,即存在一个交易区。本文基于交易区理论可以深入探究协同创新的运行和协同机制。 知识的物化过程以及物化知识的流动逐渐成为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的新的关注点。科学仪器这种科学理论物化的产物,连同理论一起建构知识。科学仪器具有知识属性,是存在相对于以语言为中心的知识,具有特殊的物质知识含义。科学仪器是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科技中介和政府等参与主体进行创新的纽带。本文用科学仪器这一新维度解释知识交流,研究科学仪器的所有者参与主体之间进行协同科研活动,可以清晰地展现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 本文采用实证案例研究方法,以科学仪器的租赁模式作为协同创新的研究案例,用交易区理论来解释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机制,分析科学仪器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作为沟通的中介,如何完成知识生产、情景建设,流动与共享的协商,从而解决不同参与主体之间沟通交流的问题。运用交易区理论解释协同创新活动,也从新的视角来对协同创新进行研究;通过介绍科学仪器行业中知识交易的过程,研究了租赁服务等协同创新活动,对其他相关行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本文从科学仪器的视角,运用交易区理论中的分离性交易区研究协同创新的物化知识流动过程,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0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坛;;科学仪器设备的租赁服务研究——以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4年10期

2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知识经济的公共政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5期

3 杨育;郭波;尹胜;王伟立;张晓冬;;客户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概念框架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05期

4 孙启贵;;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及其演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5 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关于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研究报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9期

6 洪进;汪凯;;论盖里森“交易区”理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7 石诚;;科学仪器能保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吗?[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8 洪进;孙艳;汪凯;;基于“交易区”理论的知识建构和组织沟通——以生物制药产业研发组织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年03期

9 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1年12期

10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兆良;郑红;;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敖忠;;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8 陈宝;;“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陈立新;;人学研究持续发展的自性究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张翀;;社会法与市民社会——第三法域探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爽;学习型领导的实现方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李自杰;张雪峰;;国家文化差异、组织文化差异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外合资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3 王丰,汪勇,陶宽;网络组织:21世纪的新型组织结构模式[J];当代财经;2000年05期

4 陈劲,王方瑞;再论企业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创新——基于协同学序参量概念的创新管理理论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琳,肖勤,曾刚;上海浦东新区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6 黄传慧;郑彦宁;吴春玉;;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7 贺蕾;;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动态变化及其政策含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8 陈娉舒;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为何徘徊不前[J];发明与革新;2000年10期

9 朱祖平;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与管理再造[J];管理与效益;1998年01期

10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陈光;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王德建;网络治理的生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刘玥;产业联动网络演化模型与联动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李跃;上海生物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8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哲;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文博;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绩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金林;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贺蕾;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浏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4 程蓉;基于产品设计链的企业协同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孟娟;网络环境下企业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吉昌,矫立萍;科学仪器升级改造的现状和展望[J];现代科学仪器;2003年05期

2 金钦汉;对于我国科学仪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现代科学仪器;2004年04期

3 黄东杰;;科学仪器的展示策划[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3期

4 赵付民,沈玉春,刘嘉;科学仪器营销维修应向社会化服务网络方向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2期

5 ;关于大力加强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实施“张衡工程”的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06期

6 栾春娟;侯海燕;王贤文;;全球科学仪器与工程仪器的发展特征比较——基于专利计量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3年11期

7 范世福;;试论我国科学仪器产品能否扬眉吐气的关键问题[J];光谱仪器与分析;2011年Z1期

8 王祎;华夏;;促进我国科学仪器管理与共享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11期

9 王明月;;陶瓷仪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仪器仪表;2008年12期

10 钱桂;;科学仪器社会建构的宏观机制解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世福;;我国今后科学仪器事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报告集[C];2011年

2 范世福;;科学仪器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A];MICONEX2002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技术发展学术大会会议指南[C];2002年

3 范世福;;试论科学仪器小型化发展[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田杰;练霞;;切实提高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率是保障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抵非;基于云框架的科学仪器深度知识服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马骏骁;科学仪器工作状态远程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白坤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仪器资助政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傅荣;中小型科学仪器代理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笑梅;我国科学仪器代理行业商务模式创新思考[D];厦门大学;2006年

4 杨天坛;基于交易区理论的科学仪器协同创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梁美妍;科学仪器的实在论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黑龙江大学

相关作者

>傅荣 >梁美妍

>王笑梅 >李抵非

>杨天坛 >马骏骁

>白坤朝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基于交易区理论的科学仪器协同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35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