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18 18:02
本文关键词: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的不平衡发展中存在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以下简 称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与转移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或社会历史过程,,引起了 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包括世界科学中心的概念、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时 间与空间特征、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条件、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的社会意 义等众多内容。 目前,对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各国学者已从宏观的和统计的角度进行了 一定的研究,提出了它转移的一般历史过程,即意大利(1540—1610 年)、英国 (1660—1730 年)、法国(1770—1830 年)、德国(1810—1920 年)、美国(1920—)。 但目前,对于世界科学中心的制约条件与形成模式,则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又存在着一些误解。 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条件与模式是一项内容复杂、规模庞大的课题,它涉及 到历史上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那些国家的思想变革史、教育发展史、经济特别是 工业发展史、科学技术史、军事战争史和社会变革史等各个方面,这些复杂的因 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科学的发展过程及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笔者在文中利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这一问题做比较分析, 同时针对这一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并就决定世界科学 中心的形成模式(或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制约条件)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 地分析与探讨。本文首先对近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五个国家 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具体条件分别进行历史考察,其次探讨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性,然后,在结合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发展的外史的基础上抽象总结出近 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模式,最后落脚于我国的科学发展状况,并对我国是 否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进行预测,以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促 进“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的良性循环提供材料。
【关键词】:科学 世界科学中心 模式 科技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322.0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的发现及其分析8-10
- 1.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0-11
- 1.3 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核心内容11-12
- 第二章 近、现代五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具体条件12-103
- 2.1 意大利15-41
- 2.1.1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条件16-38
- 2.2.2意大利的科学发展状况38-40
- 2.1.3意大利科学的衰落40-41
- 2.2 英国41-56
- 2.2.1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条件41-52
- 2.2.2英国的科学发展状况52-54
- 2.2.3英国科学的相对衰落54-56
- 2.3 法国56-75
- 2.3.1法国的第一次科学兴隆57-65
- 2.3.2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的世界科学中心65-75
- 2.4 德国75-89
- 2.4.1德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开端75-76
- 2.4.2德国成为继法国之后的世界科学中心76-89
- 2.5 美国89-103
- 2.5.1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条件90-99
- 2.5.2美国科学发展状况及预测99-103
- 第三章 科学中心转移机制分析与一般模式103-121
- 3.1 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103-106
- 3.1.1科学的性质103-104
- 3.1.2科学活动的规律性104-106
- 3.2 科学发展的外部社会条件分析106-111
- 3.2.1经济106-108
- 3.2.2思想108
- 3.2.3政治108-109
- 3.2.4教育109-111
- 3.3 近、现代科学中心形成的一般模式111-121
- 3.3.1 科学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的关系111-112
- 3.3.2 科学中心形成及转移的一般模式112-121
- 第四章 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预测121-154
- 4.1 我国近代科学发展状况分析121-138
- 4.1.1 生产发展122-124
- 4.1.2 思想运动124-125
- 4.1.3 社会政治及政策变革125-127
- 4.1.4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127-134
- 4.1.5 中国近、现代科学产生与发展概况134-138
- 4.2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138-147
- 4.2.1 思想解放138-139
- 4.2.2 经济发展139-141
- 4.2.3 科技政策改进141-143
- 4.2.4 教育改革143-147
- 4.3 我国科学发展的现状及预测147-154
- 4.3.1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历程147-151
- 4.3.2 我国科学发展的现状151-152
- 4.3.3 我国科学发展预测152-154
- 参考文献154-16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文;王树恩;;“三大中心”转移与“汤浅现象”的终结[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铁林;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一流大学的崛起[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迎端;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及共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5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