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论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17-03-19 01:01

  本文关键词:论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不断得到加强,其范围也远远超出局部领域或地域,到达人类所有的活动领域以及全球生态系统。著名学者刘大椿教授指出:“伴随科技活动的全球化进程,科技活动的风险已经上升为一种高后果风险——一种对极大量人口造成普遍性后果的风险,层出不穷的危机使得人的生活处于极端的不确定状况。”为了克服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必须正确地应用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因此,有必要对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很早就提醒人们要关注科技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科学技术的价值是一个由多种价值构成的价值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科技的认识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中生态价值是科技的最高价值。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是从生态角度,从科技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来审视科技本身。本文强调论述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意在确立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最高限度,唤醒人们对科技进行生态关怀,最终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科技、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在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比较和分析,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文章以章节为主,共分六章,每章又含有两至三节。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生态价值是科学技术的最高价值。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被扭曲的根源。第三章,论述了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体现。第四章,在上述基础上,重点而系统论述了实现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途径。第五章,展望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趋势和前景。最后一章,总结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运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的生态功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生态价值 实现途径 生态关怀 生态化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301;X171
【目录】:
  • 前言8-9
  • 第1章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概述9-18
  • 1.1 价值与科学技术价值9-10
  • 1.2 生态价值是科学技术的最高价值10-18
  • 1.2.1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定义10-12
  • 1.2.2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特性12-14
  • 1.2.3 生态价值是科学技术的最高价值14-18
  • 第2章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现实扭曲18-23
  • 2.1 扭曲的内在根源18-21
  • 2.1.1 科技发展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制约作用18-20
  • 2.1.2 人类认识和探求欲望的驱动作用20-21
  • 2.2 扭曲的外在根源21-23
  • 2.2.1 狭隘的科学功利主义的影响21-22
  • 2.2.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22-23
  • 第3章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体现23-31
  • 3.1 科技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不断加深和拓宽23-24
  • 3.2 科技技术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24-27
  • 3.3 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手段27-31
  • 3.3.1 科技进步是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前提和保证27-28
  • 3.3.2 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手段28-31
  • 第4章 实现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对策31-52
  • 4.1 确立实现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指导原则31-35
  • 4.1.1 在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32-33
  • 4.1.2 确立生态价值在科技价值系统中的优先地位33-34
  • 4.1.3 确定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最高限度”34-35
  • 4.2 转变传统观念,,建立生态观念35-39
  • 4.2.1 建立并强化社会生态意识35-37
  • 4.2.2 建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37-39
  • 4.3 改进科技系统内部运行机制39-46
  • 4.3.1 大力发展科技,缓解生态环境危机39-40
  • 4.3.2 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40-42
  • 4.3.3 建立有效的科技评审机制42-43
  • 4.3.4 创建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伦理体系43-46
  • 4.4 改善科技系统外部支撑环境46-52
  • 4.4.1 构建完备的科技法制体系46-48
  • 4.4.2 重视社会科学的环境保护作用48-49
  • 4.4.3 发挥公众的认知和参与能力49-52
  • 第5章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趋势及前景52-55
  • 第6章 结束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R

本文编号:255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55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