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0:12
本文关键词: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转移,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需求是越来越迫切,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可涵盖到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对政府职能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缺陷现象可以进行有效弥补。非营利组织以维护会员利益、规范行业行为并提供服务为根本宗旨,它是保障社会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式、互益式的。作为非营利组织重要形式之一的科技社团,在促进科学共同体的学术交流活动方面与推动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科技社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社团的多元化及用人的二元化(正式职员与志愿者),大多数科技社团都存在着内部治理问题,如公益性不足、志愿性不足、资金能力不充足、人才缺乏、社会公信力不足、诚信缺失等问题,制约了科技社团的生存和迅速壮大发展。 因此,随着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保证其高效运转,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服务文化、公益性文化、诚信文化的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以共同的价值观将不同地区、民族、国籍、文化背景的成员凝聚起来,进而增强科技社团的凝聚力是有必要的。但仅通过发挥组织的人文文化来增强科技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还未完全能保证有效地发挥出社团成员的志愿工作积极性,科技社团在日常运营过程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同时也须注重内部治理的问题。国内外的经济体制不一样,科技社团的发展历程背景也不一样,国内科技社团具有多样性,国外学者或第三方评估机构研究设计的绩效评估体系套用在我国科技社团上未必能适用,这就需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研究建立科技社团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对科技社团的活动情况、工作水平、发展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可促使我国科技社团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同时对帮助科技社团调整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决策、健全组织制度、改善组织管理、提高服务品质、沟通社会等将会起到激励的、导向性的、规范性的、科学性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本论文根据我国学术机构科技社团目前面临的政社定位混乱、志愿失灵、职能缺位、人才缺乏、运营效率低下的现状,分析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及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选用出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使其区别于企业和政府的绩效评价。针对非营利组织科技社团绩效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产能产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分析绩效评价法的特点,选取出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评价方法,例如:平衡记分卡、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目标管理法、360度绩效评价法等。同时引用了APC理论,从问责、绩效和组织能力三方面按三维评价模型的三个维度设计模型,综合相关数据选取有效的绩效指标系统,确定评价主体依据权重,从而研究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科技社团 绩效 绩效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引言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2-13
- 1.2.1 研究思路12
- 1.2.2 技术路线12-13
- 1.3 研究创新点13-15
- 第2章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15-24
- 2.1 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15-17
- 2.1.1 委托——代理理论15-16
- 2.1.2 激励理论16
- 2.1.3 资源依赖理论16
- 2.1.4 系统理论16-17
- 2.2 绩效评价方法综述17-20
- 2.2.1 平衡计分卡法17-19
- 2.2.2 标杆管理法19
- 2.2.3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19-20
- 2.2.4 360度绩效评估法20
- 2.3 文献综述20-24
- 第3章 科技社团的发展概况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4-33
- 3.1 国外主要地区科技社团的发展概况24-26
- 3.1.1 美国的科技社团24-25
- 3.1.2 英国的科技社团25
- 3.1.3 日本的科技社团25-26
- 3.2 中国科技社团的发展概况26-27
- 3.3 科技社团的组织运行及发展趋向27-29
- 3.3.1 科技社团的组织结构27
- 3.3.2 科技社团的活动内容27-28
- 3.3.3 科技社团的经费来源28
- 3.3.4 科技社团成立的法制环境28
- 3.3.5 科技社团的发展趋向28-29
- 3.4 我国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9-31
- 3.4.1 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9-30
- 3.4.2 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0-31
- 3.5 促进科技类社团发展的解决思路31-33
- 3.5.1 政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1-32
- 3.5.2 科技社团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2-33
- 第4章 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33-44
- 4.1 绩效评价系统建立的原则33-34
- 4.2 绩效评价系统建立的流程34
- 4.3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34-42
- 4.3.1 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34-38
- 4.3.2 评价主体的确定38-39
- 4.3.3 权重的确定39-42
- 4.4 绩效评价周期与结果应用42-44
- 4.4.1 评价周期42
- 4.4.2 结果应用42-44
- 第5章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的导入与推行44-51
- 5.1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的导入44
- 5.1.1 领导决策44
- 5.1.2 撰写组织概述进行组织文化宣导44
- 5.2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检验推行44-51
- 5.2.1 科技社团绩效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45-48
- 5.2.2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48
- 5.2.3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48-49
- 5.2.4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申诉受理49-51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51-52
- 6.1 总结与启示51
- 6.2 局限与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建波;超产权理论刍议——兼评“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J];商业研究;2003年12期
2 李长江,徐静;非营利组织的营销观念及策略更新[J];经济论坛;2004年24期
3 刘松年;李建忠;罗艳玲;;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及其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2期
4 杨团;美国非营利组织管理[J];中国民政;1999年10期
5 张学东;;科技社团发展的要素分析[J];科协论坛;2010年06期
6 孙凯;;浅析我国科技社团能力建设[J];时代人物;2008年09期
7 段勉;;浅议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8 曾维和;浅议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J];唯实;2004年05期
9 李玉明;科技社团争取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J];学会;2002年04期
10 李建军;王鸿生;;科技社团评价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性指标[J];学会;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5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