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27 12:19
【摘要】:当今世界,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一个城市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来体现的。而反映和评价一个城市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水平,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评估体系。同时,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长效性和高风险性等基本特征,因而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也具有独特性。如何科学地评价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绩效,揭示其内在的相互作用规律,解决科技创新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获取科技创新优势,增强知识竞争力所面临的重要实践任务。 目前部分学者开展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和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原创力等单方面的评价和研究工作,尚未将区域、城市、企业或产业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来开展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综合评价。本论文从宏观(上海与全国各省市间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中观(上海市各区县间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与微观(上海市部分产业间及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间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三个层面构建上海市科技创新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展开对上海科技创新能力不同层面、不同行业间的评价研究。旨在揭示上海市与不同省市间、上海市各区县间、上海市部分产业及其企业类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分析了可能原因,从而融区域、城市与企业于一体,进一步推进三者的协调与联动创新。接着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结合,对上海市历年科技创新绩效以及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绩效展开研究。旨在反映已实施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绩效性,为实施上海科教兴市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上海市科技创新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322.7
【图文】:
工1: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撑能力;工2: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I。:高新技术产业竞宏观层面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我国各省市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撑能力比较分析表3.5我国各省市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撑能力得分省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北北京京10.0000浙江江2.8111甘肃肃1.1666广广东东5.7888黑龙江江2.1777江西西1.1222江江苏苏5.1999河南南2.0999广西西1.0333上上海海4.6333福建建2.0777云南南0.8666山山东东4.1999河北北2.0111新疆疆0.6555辽辽宁宁3.5888湖南南1.7999贵州州0.6333陕陕西西3.4999安徽徽1.7111内蒙古古0.6222四四川川3.2999吉林林1.6777海南南0.4999湖湖北北3.1000重庆庆1.4444宁夏夏0.3999天天津津2.9111山西西1.2222青海海0.3777统计资料问题,本次宏观层面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下
第3章上海市科技创新图3.2我国各省市区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得分从表3.6和图3.2可以看出,广东名列榜首,上海、北京、江苏分列第二、三、四位。最后三位分别是青海、云南和内蒙古。广东省由于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中央政府鼓励特区经济发展的特有倾斜政策和区位优势,使得该省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市场机制作用较充分,科技创新效果显著。上海市积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选取特定的行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有的放矢,从而能获得较高的产出能力。依据30个省市区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强弱,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类。第一类为广东和上海;第二类为北京、江苏和天津;第三类为浙江、福建、辽宁、山东、贵州;第四类为新疆、四力}、黑龙江、陕西、吉林、重庆、海南;第五类为河北、湖北、宁夏、山西、安徽、湖南;第六类为江西、河南、甘肃、广西、青海、云南、内蒙古。3.3.2.3我国各省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表3.7我国各省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省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海海南南10,0000贵州州3.3000广西西1
本文编号:2731810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322.7
【图文】:
工1: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撑能力;工2: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I。:高新技术产业竞宏观层面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我国各省市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撑能力比较分析表3.5我国各省市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撑能力得分省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北北京京10.0000浙江江2.8111甘肃肃1.1666广广东东5.7888黑龙江江2.1777江西西1.1222江江苏苏5.1999河南南2.0999广西西1.0333上上海海4.6333福建建2.0777云南南0.8666山山东东4.1999河北北2.0111新疆疆0.6555辽辽宁宁3.5888湖南南1.7999贵州州0.6333陕陕西西3.4999安徽徽1.7111内蒙古古0.6222四四川川3.2999吉林林1.6777海南南0.4999湖湖北北3.1000重庆庆1.4444宁夏夏0.3999天天津津2.9111山西西1.2222青海海0.3777统计资料问题,本次宏观层面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下
第3章上海市科技创新图3.2我国各省市区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得分从表3.6和图3.2可以看出,广东名列榜首,上海、北京、江苏分列第二、三、四位。最后三位分别是青海、云南和内蒙古。广东省由于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中央政府鼓励特区经济发展的特有倾斜政策和区位优势,使得该省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市场机制作用较充分,科技创新效果显著。上海市积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选取特定的行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有的放矢,从而能获得较高的产出能力。依据30个省市区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强弱,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类。第一类为广东和上海;第二类为北京、江苏和天津;第三类为浙江、福建、辽宁、山东、贵州;第四类为新疆、四力}、黑龙江、陕西、吉林、重庆、海南;第五类为河北、湖北、宁夏、山西、安徽、湖南;第六类为江西、河南、甘肃、广西、青海、云南、内蒙古。3.3.2.3我国各省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表3.7我国各省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省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省份份得分分海海南南10,0000贵州州3.3000广西西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晓龙;宋丽莉;;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8年21期
2 聂普焱;苏银珊;;珠三角产业集聚与城市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艳;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培;专业化、多样化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魏仁理;基于PCA/CA综合模型的广西科技创新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4 丁明磊;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与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冀相豹;科技创新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6 王秀明;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7 张晓芳;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周丽华;甘肃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1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3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