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进展与成效 (一)我省科技体制的主要历程 科技体制改革之前,吉林省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我省科技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和调整巩固阶段;第三阶段,是科技事业遭到摧残和破坏阶段;第四阶段,为科技事业全面迅速发展阶段。这段时间,我省科技工作实行高度集中型管理体制。具有如下特点:科技管理权力集中;科技计划约束性强;科技经费主要来自国家预算拨款;科技管理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改革开放后,这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果转化难;科研单位缺乏自主权;科技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 (二)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的启动。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政策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第二阶段,主要政策走向是分流科技人才,调整科研结构,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三阶段,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走向。 (三)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通过一系列改革,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科研机构的经济实力,,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结合。具体进展表现在以下几 WP=38 方面: 1.初步形成了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的雏形。 2.高校、科研单位面向市场开发科技产业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3.积极探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科技资源得到进一步活化。 4.不断扩大科技领域的开放度,在市场中集成科技优势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5.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我省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空间还很大,核心科技力量仍然集中在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人才外流严重,科技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具体表现为: (一)观念上的问题 从科技界看,一是对改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二是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部分科技人员有着求稳倾向;四是小农意识严重。 从管理层面看,对科技体制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认识。 从社会层面上看,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意识较差。 (二)体制上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的矛盾: 1、市场经济规律与知识产权主体缺位的矛盾。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不关心或没有能力转化科技成果,知识拥有者也不能得到回 WP=39 报。 2、面向经济建设的需要与对科技人员评价导向的矛盾。科技人员职称评定,论文所占权重过高。 3、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需求与管理体制的矛盾。目前,科技管理体制离散,例如研发由科技管理部门推动,技改由经济管理部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则由计划部门推动,使管理上很难衔接。 4、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与政府意志的矛盾。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应用开发上,而在应用基础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这样就很难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5、高校、科研单位的市场主体与事业单位并存的矛盾。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创办的许多企业经营较差,致使这些企业不但难以发展,反而又给原单位带来债务。 (三)政策上问题 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不对称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失效、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有漏洞和政策不完善。 三、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制定吉林省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推进转制院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股份量化改革,确保各投资主体得到相应回报。 (二)大力推进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进一步落实院所长负责制,实行全员聘任用合同制。自主决定内部工资制度和分配方式,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自行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WP=40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要求,各部门的职能得到统筹和衔接,提高政府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鼓励企学研结合,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四)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许多兄弟省市都把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我省今后要从长远思维出发,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要全力营造一个有利人才成长和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氛围。 (五)明确政府的职能 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础规则,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二是根据我省的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应该在产业科技发展中起引导作用。 (六)加大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资金投入力度 增加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切实保证科学事业费总量保持较大的增长幅度。确保优势科技领域、确保公益事业的科学研究得到加强。 (七)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对现有的国家与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加强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的资源共享,促进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 (八)加强科技孵化器和中介机构建
【关键词】:吉林省 科技体制改革 历程 问题分析 对策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322.7
【目录】:
- 前言5-6
- 一、 我省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进展与成效6-17
- (一) 科技体制改革之前,我省科技体制发展的主要历程6-8
- (二) 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8-9
- (三) 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与成效9-17
- 二、 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17-22
- (一) 观念上的问题17-18
- (二) 体制上的问题18-20
- (三) 政策上问题20-22
- 三、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22-31
- (一) 积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22-23
- (二) 大力推进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23-24
- (三)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24-25
- (四) 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25-27
- (五) 明确政府的职能27-28
- (六) 加大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资金投入力度28-29
- (七)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9
- (八) 加强科技孵化器和中介机构建设29-31
- 结论31-32
- 注释32-35
- 参考文献35-36
- 致谢36-37
- 摘要37-42
- Abstract42-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记[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记[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8期
3 ;安徽省[J];中国纺织经济;2003年01期
4 王鹏;郑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记[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5 邹烨;;吉林省经合局举办外埠商会秘书长培训[J];中国商人;2011年07期
6 王清华(BG2JJ);;2009年吉林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年会[J];现代通信;2010年01期
7 ;吉林省粮食增产路径探秘[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1年06期
8 路晴;李玉清;董睿;;吉林省质检院:创先争优促发展[J];中国品牌;2011年08期
9 ;吉林省棚膜蔬菜产业快速发展[J];吉林蔬菜;2011年04期
10 ;吉林省市县乡换届有了规定动作[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英;王利波;惠长敏;;吉林省西甜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快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策研究[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三)[C];1998年
3 张冰冰;刘慧涛;宋洪伟;张艳波;;吉林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玉堂;唐允森;王军繁;牟惠生;;3S技术在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5 郑学清;陈晓英;董世娜;侯宇川;;吉林省尿石症的发病与饮用水质的关系[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杨松涛;李彦舫;杨柏明;程肖蕊;张亚兰;韩丽娟;胡佳林;;吉林省抚松县的野菜资源[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郭庆海;;吉林省玉米国际市场竞争力探析[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吉林省现代物流基地(国债扶持项目)[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9 张忠三;马骏;陈志华;李伟光;;吉林省厕蝇科初志[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英姿;宇博;薛婕;;探讨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中玉 尹春芙 王文辉;吉林省农信社改制实录[N];农民日报;2005年
2 杨绍文 向运召 本报特约记者 徐晓鹏 赵殿明;本色人生[N];中国国防报;2005年
3 张宝印 本报特约记者 赵殿明 徐晓鹏;和谐家园漾亲情[N];中国国防报;2005年
4 李亚彪;“小人大”通不过,村干部说了不算[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记者曲哲涵;开行“十五”向吉林省贷款323亿元[N];人民日报;2003年
6 王建元邋记者 曹培云 张家铭;架桥梁 搭平台[N];吉林日报;2007年
7 李凤英;吉林省政府对建议、提案办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N];人民政协报;2004年
8 记者 张诗雨;吉林省明确“十五”任务[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9 李晓明邋本报记者 孟凡明;健康送到家门口[N];吉林日报;2008年
10 吉林省记者站 贺柏平 赵利;吉林省旅游未受到“非典”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鹏扬;区域农业产业化非均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龙振永;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爱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李秀霞;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吉林省适度人口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孙洪志;吉林省煤炭行业制度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继红;产业集聚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延春;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及其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李秀娟;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凤龙;税费改革后吉林省农地流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滕星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宏宇;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2 冯志涛;吉林省地名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春雨;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陶传良;吉林省中医药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伟琦;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菲;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玉英;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岩岩;吉林省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姜志军;吉林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公路网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洪光;劳动力转移对吉林省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0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