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07:24
科技原始创新是指人们在科学与技术领域能动地进行的产生前所未有的价值成果的首创性活动。它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到2020年要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因此,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本质内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首先从高水平科技奖励、科研成果产出和质量、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大师三个主要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同时,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传统思想中的消极观念影响了创新氛围,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创新积累,科技奖励力度弱小和评价机制欠缺影响了创新热情,创新教育不够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等;最后从创新环境、资金投入、科研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内涵
2.1 科技原始创新的概念界定
2.2 科技原始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
2.3 国家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章 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3.1 高水平科技奖项空缺
3.2 科研成果产出率低且质量不高
3.3 缺乏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大师
第四章 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4.1 科技积累
4.2 传统观念
4.3 科研制度
4.4 资金投入
4.5 人才培养
第五章 提升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5.1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5.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费利用效率
5.3 改革科研体制,完善科研制度
5.4 发展创新教育,重视创新人才
5.5 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学科水平
5.6 鼓励学术民主,惩治学术腐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科技奖励作用的相关因素分析[J]. 黄小珍,陈金华,袁凯瑜,梁勤儒.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5(05)
[2]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的探讨[J]. 孙海涛. 辽宁教育研究. 2005(07)
[3]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 汪方胜,蒋馥. 商业研究. 2005(01)
[4]崇尚科学 弘扬科学精神[J]. 高翔.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5]原始性创新的界定与识别[J]. 陈雅兰,李必强,韩龙士. 发展研究. 2004(07)
[6]试论基础研究及其原始性创新[J]. 陈劲,宋建元,葛朝阳,朱学彦. 科学学研究. 2004(03)
[7]基于资本视角的核心能力理论模型[J]. 李龙一,韦曙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4)
[8]鼓励学科交叉 促进原始创新[J]. 周光召. 学会. 2003(09)
[9]原始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探究[J]. 陈雅兰,韩龙士,王金祥,曾宪楼. 科学学研究. 2003(04)
[10]浮躁:科学研究的大敌[J]. 明厚利. 科学管理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042442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内涵
2.1 科技原始创新的概念界定
2.2 科技原始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
2.3 国家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章 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3.1 高水平科技奖项空缺
3.2 科研成果产出率低且质量不高
3.3 缺乏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大师
第四章 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4.1 科技积累
4.2 传统观念
4.3 科研制度
4.4 资金投入
4.5 人才培养
第五章 提升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5.1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5.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费利用效率
5.3 改革科研体制,完善科研制度
5.4 发展创新教育,重视创新人才
5.5 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学科水平
5.6 鼓励学术民主,惩治学术腐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科技奖励作用的相关因素分析[J]. 黄小珍,陈金华,袁凯瑜,梁勤儒.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5(05)
[2]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的探讨[J]. 孙海涛. 辽宁教育研究. 2005(07)
[3]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 汪方胜,蒋馥. 商业研究. 2005(01)
[4]崇尚科学 弘扬科学精神[J]. 高翔.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5]原始性创新的界定与识别[J]. 陈雅兰,李必强,韩龙士. 发展研究. 2004(07)
[6]试论基础研究及其原始性创新[J]. 陈劲,宋建元,葛朝阳,朱学彦. 科学学研究. 2004(03)
[7]基于资本视角的核心能力理论模型[J]. 李龙一,韦曙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4)
[8]鼓励学科交叉 促进原始创新[J]. 周光召. 学会. 2003(09)
[9]原始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探究[J]. 陈雅兰,韩龙士,王金祥,曾宪楼. 科学学研究. 2003(04)
[10]浮躁:科学研究的大敌[J]. 明厚利. 科学管理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042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04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