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科技安全的分析模型及其核心要素表征

发布时间:2021-03-21 12:32
  科技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防范科技安全风险来说,如何确定表征科技安全的核心要素框架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结构—功能理论,阐述了一条科技安全的要素—结构—功能—表征(输出)分析逻辑链条。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安全ESFR的分析模型。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和理论预选方法,融合各种已有科技属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构建表征科技安全核心要素的内容框架,该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完整性、自主性、协同性、抗逆力和竞争力五个维度。通过这五个维度,可以评估中国科技安全状态和能力,从而有助于防范科技安全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论坛.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科技安全的分析模型及其核心要素表征


科技安全体系分析路径

示意图,模型,示意图,体系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清晰地建构出科技安全ESFR模型,用以分析科技安全的演化过程及问题溯源,如图2所示。第一,处于核心位置的科技安全是科技体系免于威胁的能力或状态,也是在该模型中最为抽象和最难把握的概念。第二,组成科技体系的基础性元素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相当于原子性元素。这些基础性元素组成科技安全核心要素:科技战略政策与法制、科技情报与活动安全、科技成果与人才安全、科技发展与创新安全、科技基础与竞合安全、科技环境与体制机制安全等。第三,科技安全要素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科技安全体系四个方面的结构框架:规划部分、管理部分、保障部分和评估部分。第四,科技安全体系的框架结构决定了科技安全体系的主要功能为适应、模式维护、目标达成、整合。科技安全的表征则是处于图1中的最外层,能够被各种定性或定量的参数或指标所定义,能够被各种工具所测度或表征,进而反映出科技安全的能力或状态,主要包括完整性、自主性、协同性、抗逆力、竞争力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聚焦安全可控——核心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发展思考[J]. 卢锡城.  中国信息安全. 2018(03)
[2]国家安全保障视角下安全情报与战略抗逆力融合研究——伊朗核设施遭“震网”病毒攻击事件的启示[J]. 张家年.  情报杂志. 2018(02)
[3]国家安全保障视域下安全情报与战略抗逆力的融合与对策[J]. 张家年.  情报杂志. 2017(01)
[4]国家科技安全情报体系及建设[J]. 张家年,马费成.  情报学报. 2016 (05)
[5]现代历时性/共时性国际体系变迁中的结构性权力变化分析[J]. 王传兴.  欧洲研究. 2012(01)
[6]从社会学视角解读“安全”本质及启示[J]. 李格琴.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3)
[7]国际关系本体论分析[J]. 高尚涛.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06)
[8]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本质的分析[J]. 高云龙,张少楠,康学琴,刘坤.  商业时代. 2006(12)
[9]我国科技竞争力研究[J]. 艾国强,杜祥瑛.  中国软科学. 2000(07)
[10]国家科学技术安全浅议[J]. 刘跃进.  国家安全通讯. 2000(03)



本文编号:3092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092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