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6:56
本文研究我国高校专利制度相关问题。较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专利呈现出一种专利申请量很大、但专利的有效率和实施率很低的现象。高校专利产出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何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如此之高,而专利的有效率及实施率却如此之低呢?本文从我国高校专利制度角度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及实际工作意义。本研究的工作分为两大步:第一步,理论研究和一般性模型构建。主要完成以下两项工作:进行相关专利研究文献梳理,综述已有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缺陷;进而,展开专利价值、高校及其教师价值追求的理论分析,构建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的一般性模型。第二步,模型验证及实证分析。对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中美两国高校的专利产出机制进行理论分析验证;然后基于分析结论,采用中国高校的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有:(1)本研究构建了高校专利产出动力机制的一般性模型,综合考虑高校专利产出的内部动力要素(高校及其教师的价值追求)和外部动力要素(政府和企业对专利的价值诉求)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体制的影响。首先,本文将专利的价值分别界定为“工具性价值”(通过专利确权产生的价值)和“目的性价值”(...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不同年限发明专利有效率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配置 R&D 资源的建议可见,R&D 人员质量对研究 1 型大学专利产出的影响最大;研究 2 型非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规模存在“门槛”源;可以有更多进行学术交流的条件,站在科学前沿开展研究工作,从的提高。而且在三类高校中,经费投入对非研究型大学的影响最大,当%时,非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产出增长 1.3363%,这可能是因为要素的产与其相对稀缺性相关,要素越稀缺,其产出弹性越高,因为相对于研究研究型大学 R&D 经费的稀缺性更突出,平均仅为 68760 千元,不到研之一,所以,如果增加非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投入,其产出弹性就会非常究型大学的专利产出迅速提高。员质量的“瓶颈”制约作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阻碍因素分析[J]. 周雨风. 特区经济. 2010(07)
[2]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及其当代世界意义[J]. 张百顺,陈洪江. 前沿. 2010(11)
[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启示[J]. 孙剑,李惠斌. 现代经济探讨. 2010(02)
[4]对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目标和专利的本质及其制度使命的再认识——以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为视角[J]. 马忠法. 知识产权. 2009(06)
[5]中外在华有效专利存量的比较分析研究[J]. 李小丽. 情报杂志. 2009(11)
[6]武汉高校专利实施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 曹勇,陈仁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8)
[7]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 陈恒,李振亚.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8)
[8]影响我国高校专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 李正卫,曹耀艳,陈铁军. 科学学研究. 2009(08)
[9]论高校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以知识产权制度目标为视角[J]. 马忠法,陆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J]. 文家春,朱雪忠. 科研管理. 2009(03)
博士论文
[1]大学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及提升研究[D]. 孙健.浙江大学 2009
[2]我国地方政府资助专利费用机制研究[D]. 文家春.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D]. 李明忠.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 高军.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大学技术转移研究[D]. 王会良.天津大学 2008
[6]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 金明浩.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 吴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8]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 胡炳仙.华中科技大学 2006
[9]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 闫宏秀.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9997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不同年限发明专利有效率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配置 R&D 资源的建议可见,R&D 人员质量对研究 1 型大学专利产出的影响最大;研究 2 型非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规模存在“门槛”源;可以有更多进行学术交流的条件,站在科学前沿开展研究工作,从的提高。而且在三类高校中,经费投入对非研究型大学的影响最大,当%时,非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产出增长 1.3363%,这可能是因为要素的产与其相对稀缺性相关,要素越稀缺,其产出弹性越高,因为相对于研究研究型大学 R&D 经费的稀缺性更突出,平均仅为 68760 千元,不到研之一,所以,如果增加非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投入,其产出弹性就会非常究型大学的专利产出迅速提高。员质量的“瓶颈”制约作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阻碍因素分析[J]. 周雨风. 特区经济. 2010(07)
[2]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及其当代世界意义[J]. 张百顺,陈洪江. 前沿. 2010(11)
[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启示[J]. 孙剑,李惠斌. 现代经济探讨. 2010(02)
[4]对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目标和专利的本质及其制度使命的再认识——以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为视角[J]. 马忠法. 知识产权. 2009(06)
[5]中外在华有效专利存量的比较分析研究[J]. 李小丽. 情报杂志. 2009(11)
[6]武汉高校专利实施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 曹勇,陈仁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8)
[7]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 陈恒,李振亚.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8)
[8]影响我国高校专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 李正卫,曹耀艳,陈铁军. 科学学研究. 2009(08)
[9]论高校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以知识产权制度目标为视角[J]. 马忠法,陆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J]. 文家春,朱雪忠. 科研管理. 2009(03)
博士论文
[1]大学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及提升研究[D]. 孙健.浙江大学 2009
[2]我国地方政府资助专利费用机制研究[D]. 文家春.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D]. 李明忠.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 高军.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大学技术转移研究[D]. 王会良.天津大学 2008
[6]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 金明浩.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 吴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8]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 胡炳仙.华中科技大学 2006
[9]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 闫宏秀.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9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09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