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疫情防控有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利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6 12:17
  本文以专利数据检索为基础,展示全球以及中国在疫情防控有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利现状和发展特点,摸清全球及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主要技术布局方向和主要创新主体。进一步明晰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及空白点,聚焦该领域未来的专利申请增长点和技术发展热点,为我国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0,17(08)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疫情防控有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利分析


疫情防控有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利布局分布(按件统计)

对比图,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疫情


为了解各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对该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进行专利来源统计,参见图3所示,以美国专利申请作为优先权的专利数量占55%,超过全球专利总量的一半,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占据了28%的份额,日本占据了6%的份额,韩国占据了3%的份额。对比图2中的布局情况,全球有18%的申请在美国布局,而美国贡献了全球申请量的55%,说明在疫情防控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美国的创新活力明显优于其他国家。2.3 创新主体分布分析

趋势图,专利申请,人工智能技术,大数


通过图1可以看出,疫情防控有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全球和中国专利申请趋势大致相似,全球疫情防控有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首件专利申请在1993年,中国的首件申请则在2003年。2003年春季,非典(SARS)暴发,引发了中国的申请人对于传染病防控技术的研究,达到一个小高峰,当年全球年申请量达16项,中国的申请有7项。2004年,该领域的申请量出现明显幅度的降低,但是从2004年起,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一方面,全球各国都重视传染病的防控。美国在1994年通过关于防范传染病的联邦法律《公共卫生服务法》,对有关防范传染病方面的内容做出规定。日本在1999年4月重新制定了《关于感染症预防及感染症患者医疗的法律》,把过去重视集体人群的预防重点转移到重视每一个国民的预防,并提供优质医疗和防护措施[5]。2003年5月和2007年3月,中国分别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表明中国对于传染病防控的重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激发了该领域创新主体使用新技术进行防疫研究的热情。2008年,当亚马逊证实了云计算业务的可行性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注意到这块市场并开始入局。到2013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各个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深,从政府到企业,从群体到个人,数据的积累与日俱增,大数据成为席卷各行业和改变人们生活的新技术。2016年,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的进一步突破,以及算力的大幅提升,使得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一波发展浪潮。新技术的出现为防疫带来了新的方法与工具,2014年后,该领域申请量快速增长,到2018年,该领域全球年申请量达78项,预测2019和2020年,该领域的专利申请会持续增长。2.2 地域布局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J]. 赵发珍,王超,曲宗希.  情报杂志. 2020(06)



本文编号:3101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101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