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传播要素及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06:58
首届科学嘉年华的成功举办,让科学松鼠会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这个民间的科学传播组织一直致力于基于网络传播的科学写作,同时发展了丰富的线下活动和图书出版。这个类似爱丁堡科学节的嘉年华活动,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传播主体、不同媒介的合作和融合。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关于科学传播的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理念等方面的思考。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受众网络介绍科技传播信息状况和科学松鼠会个案分析的视角;对科学松鼠会网站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对科普网站的受众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了受众接受科普资源的数据,弥补了目前这方面研究的缺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期望在讨论科学松鼠会传播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传播模式,归纳其传播功能,并探讨其传播理念、科学写作等方面的启示意义。本文的第一个部分即第二章,重点介绍传播学中关于传播模式的理论以及科学传播的基本理论,为全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部分主要内容是提出传播学领域可以借鉴的传播模式,阐明科学传播的概念及内涵,明确科学传播的内容,梳理相关的概念,为后文打好基础。第三章是基于5W模式,分别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讨科学松鼠会传播各要素特点,指出其传播主体的非政...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难点
1.5 调查问卷及数据来源说明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2.1 传播模式综述
2.1.1 传播模式的概念
2.1.2 相关传播模式综述
2.2 科学传播模式综述
2.2.1 科学传播的概念及内涵
2.2.2 科学传播模式的发展
第3章 基于5W模式科学松鼠会传播要素分析
3.1 传播者
3.1.1 传播主体构成
3.1.2 把关人角色
3.2 传播内容
3.2.1 传播内容贴近性和及时性
3.2.2 一阶传播之事件科普
3.2.3 二阶传播之科学精神
3.3 传播受众
3.3.1 受众特征分析
3.3.2 热心读者和传受众合一
3.4 传播渠道
3.5 传播效果
3.6 基于施拉姆模式的科学松鼠会传播模式的建构
3.6.1 科学松鼠会传播要素总结
3.6.2 科学松鼠会传播模式
第4章 科学松鼠会的启示
4.1 我国科学传播现状及缺陷
4.2 科学传播的理念
4.2.1 关于松鼠的论战之事件回顾
4.2.2 总结代表性观点
4.3 科学传播的方式
4.4 科学传播的功能
4.5 科学写作
4.6 科学传播发展的趋势
第5章 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1 科学松鼠会读者问卷调查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博客圈在危机传播中的信息传播特色分析——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J]. 沈玉华. 科技传播. 2009(02)
[2]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J]. 朱效民. 中国科技论坛. 2008(12)
[3]姬十三和他的松鼠会[J]. 熊巧. 新世纪周刊. 2008(27)
[4]中国科普网站调查研究[J]. 张振克,田海涛,魏桂红. 科普研究. 2007(05)
[5]我国科普博客现状问题研究[J]. 刘明寿,陈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4)
[6]由“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科技报道有效传播[J]. 王玉蓉. 新闻爱好者. 2007(01)
[7]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目的到底是什么[J]. 李大光. 民主与科学. 2006(06)
[8]从科学传播理论的角度谈台湾的科普困境[J]. 谢瀛春. 科普研究. 2006(03)
[9]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J]. 翟杰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10]科学传播中的议程设置[J]. 刘兵,侯强. 科技导报. 2005(10)
本文编号:3103113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难点
1.5 调查问卷及数据来源说明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2.1 传播模式综述
2.1.1 传播模式的概念
2.1.2 相关传播模式综述
2.2 科学传播模式综述
2.2.1 科学传播的概念及内涵
2.2.2 科学传播模式的发展
第3章 基于5W模式科学松鼠会传播要素分析
3.1 传播者
3.1.1 传播主体构成
3.1.2 把关人角色
3.2 传播内容
3.2.1 传播内容贴近性和及时性
3.2.2 一阶传播之事件科普
3.2.3 二阶传播之科学精神
3.3 传播受众
3.3.1 受众特征分析
3.3.2 热心读者和传受众合一
3.4 传播渠道
3.5 传播效果
3.6 基于施拉姆模式的科学松鼠会传播模式的建构
3.6.1 科学松鼠会传播要素总结
3.6.2 科学松鼠会传播模式
第4章 科学松鼠会的启示
4.1 我国科学传播现状及缺陷
4.2 科学传播的理念
4.2.1 关于松鼠的论战之事件回顾
4.2.2 总结代表性观点
4.3 科学传播的方式
4.4 科学传播的功能
4.5 科学写作
4.6 科学传播发展的趋势
第5章 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1 科学松鼠会读者问卷调查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博客圈在危机传播中的信息传播特色分析——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J]. 沈玉华. 科技传播. 2009(02)
[2]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J]. 朱效民. 中国科技论坛. 2008(12)
[3]姬十三和他的松鼠会[J]. 熊巧. 新世纪周刊. 2008(27)
[4]中国科普网站调查研究[J]. 张振克,田海涛,魏桂红. 科普研究. 2007(05)
[5]我国科普博客现状问题研究[J]. 刘明寿,陈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4)
[6]由“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科技报道有效传播[J]. 王玉蓉. 新闻爱好者. 2007(01)
[7]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目的到底是什么[J]. 李大光. 民主与科学. 2006(06)
[8]从科学传播理论的角度谈台湾的科普困境[J]. 谢瀛春. 科普研究. 2006(03)
[9]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J]. 翟杰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10]科学传播中的议程设置[J]. 刘兵,侯强. 科技导报. 2005(10)
本文编号:3103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10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