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武汉科技创新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12:01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大潮正在兴起,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速度、发达程度以及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决定力量。在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起着关键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职能作用机制的充分发挥,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反之,则会使结果有违行动的初衷。由于武汉市政府目前提出了构建武汉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同时鉴于武汉市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及城市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的现实特点,本文以武汉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职能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证数据对地方政府的职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优化政府职能的对策建议。文章分为五个部分。文章首先阐述了科技创新中政府职能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通过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回顾为后续的论文研究打下铺垫。在文章第二部分笔者结合目前武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指出科技创新对武汉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并对武汉科技创新和政府行为现状了进行阐述。文章在第三和第四部分通过建立由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组成的武汉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分析了政府与各创新主体的详细互动模式,研究作为系统主体之一的政府的角色定...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科技创新基本理论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科技创新体系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职能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 武汉科技创新及其政府行为现状
    2.1 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
        2.1.1 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以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2.1.2 创新型城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1.3 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
    2.2 武汉科技创新现状
    2.3 武汉科技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现状
        2.3.1 武汉科技创新中政府目前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
3 政府在武汉科技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3.1 武汉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模型
    3.2 政府与武汉城市科技创新体系中其它主体的互动模式
        3.2.1 政府—企业互动模式
        3.2.2 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互动模式
        3.2.3 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互动模式
    3.3 政府在武汉科技创新中承担的角色
4 政府在武汉科技创新中的具体职能
    4.1 武汉科技创新中政府参与的维度
    4.2 政府在武汉科技创新中的主要职能
        4.2.1 资金支持职能
        4.2.2 政策法规职能
        4.2.3 公共服务职能
        4.2.4 监督保障职能
5 武汉科技创新中的政府职能缺陷及其优化对策建议
    5.1 政府在武汉科技创新中的职能缺陷
        5.1.1 政府职能的“缺位”方面
        5.1.2 政府职能的“越位”方面
    5.2 优化武汉科技创新中政府职能的对策建议
        5.2.1 管理模式向提供服务转变
        5.2.2 管理重点向营造环境转变
        5.2.3 管理方法向系统培育转变
结束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制度供给与维度[J]. 曹艳.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2)
[2]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J]. 戚湧.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11)
[3]地方政府在构建城市自主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J]. 贺恒信,崔剑.  经济问题. 2006(07)
[4]创新与中国公共管理[J]. 蓝志勇.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5)
[5]浅议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J]. 郑明彩.  市场论坛. 2006(04)
[6]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制度保证[J]. 赵国梁.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02)
[7]关于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J]. 杨新年,董丹红.  党政干部论坛. 2006(03)
[8]武汉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 万君康,陈安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02)
[9]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中的政府行为[J]. 贺亚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03)
[10]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探索[J]. 文晓灵.  前线. 2006(02)



本文编号:3195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195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