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17-19世纪英、法、德三国科学发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22:15

  本文关键词:17-19世纪英、法、德三国科学发展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乔治·萨顿曾说:“在旧人文主义者同科学家之间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科学史,建造这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1]科学史从古希腊的科学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到以哥白尼发现日心说为代表的科学学科建立,再到如今新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世纪的演变。欧洲,美洲,亚洲……科学史的足迹遍布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作为研究的发源地与整个科学史建立的核心区域,欧洲的科学发展是最为全面与完整的。其中英、法、德三国就是三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典型代表。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世界科学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了,它的不断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与变革都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我阐述的主要内容是: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的科学发展是科学史发展中最为先进与前沿的,在欧洲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通过研究与比较这三国17—19世纪科学的发展过程与特点,从中使人们对科学发展的兴起能够产生新的启发和意义。 恩格斯认为,德国、英国和法国“是当代史上的三个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而“德国人代表基督教唯灵论的原则,法国人代表古典唯物主义的原则”,“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一点贯穿着全部英国哲学,并促使它走向经验和怀疑论。”[2]经验论、唯理论、思辨论代表了英、法、德三个国家不同的民族性,,深刻地影响了三国的科学生产方式及其成果。因此我在文章的大框架上以英、法、德三国为界,分为三大部分来阐述。 比较科学史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用科学史家佩因森(Lewis Pyenson)的话说:“在克里奥的讲堂里,比较可能有一个艰难的时期,而在那些研究工具、方法和趋势的作者中,比较科学史甚至连边缘的地位都被剥夺了:“它被从编史学的地图中删除了”。迄今为止,系统讨论比较科学史的文献只有这位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教授佩因森的一篇论文[3]。作者梳理了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比较科学史的研究成果。本文关于西方比较科学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域:语境比较,主题比较,制度比较,方法比较等等。此文对比较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有所启示,也有一些比较英德两国科学发展的有用资料。但本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西方比较科学史研究所提供的学术资源乏善可陈。
【关键词】:科学兴起 科学中心 科学方法 哲学思想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1.9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0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文献的综述与评论11-16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11-12
  • (二) 主题文献12-14
  • (三) 基础文献14-16
  • 三、 研究的视角,方法和框架16-17
  • (一) 研究视角16-17
  • (二) 研究方法17
  • (三) 研究框架17
  • 四、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7-19
  • (一) 研究的目的17-18
  • (二) 研究的意义18-19
  • 五、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19-20
  • 第一章 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20-28
  • 一、 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20-22
  • 二、 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22-26
  • 本章小结26-28
  • 第二章 17-19 世纪世界科学中心的建立与转移28-33
  • 一、世界科学中心的建立28-29
  • 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29-32
  • (一)英国到法国科学中心的转移29-31
  • (二)法国到德国科学中心的建立31-32
  •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17-19 世纪英、法、德三国科学研究方法的比较33-41
  • 一、17—19世纪英国的科学研究方法33-37
  • (一) 英国科学方法的形成33-36
  • (二) 英国科学方法的特点36-37
  • 二、17-19世纪法国科学研究方法37-38
  • (一) 法国科学方法的形成37-38
  • (二)法国科学方法论的特点38
  • 三、17-19世纪德国的科学研究方法38-40
  • (一) 德国科学方法的形成38-39
  • (二) 德国科学方法的特点39-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17-19 世纪英、法、德三国科学机构的比较41-48
  • 一、 英、法、德三国近代科学建制化的进程41-45
  • (一) 英国近代科学建制化的进程41-43
  • (二) 法国近代科学建制化的进程43-44
  • (三) 德国近代科学建制化的进程44-45
  • 二、 中心科研机构(团体)的横向比较45-47
  •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英、法、德三国科学发展的哲学思想48-52
  • 一、 英国科学发展的经验论48-49
  • 二、 法国科学发展的唯理论49-50
  • 三、 德国科学发展的思辨论50-51
  • 本章小结51-52
  • 结论52-54
  • 注释54-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在庆;;德国科学史与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王闻;;笛卡尔唯理论和理性主义美学探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宋清波;;论哲学对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影响[J];江汉论坛;2010年06期

4 冯烨;梁立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文化中心分布的相关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5 黄瑞雄,邹顺宏;从SSK科学观的演进看STS的实践化转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6 袁江洋;;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J];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02期

7 李正风;科学与政治的结合:必然性与复杂性[J];科学学研究;2000年02期

8 蒋劲松;;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J];科学学研究;2007年01期

9 刘则渊 ,王海山;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J];科研管理;1981年01期

10 李福岩;;法国大革命与费希特政治哲学的嬗变[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正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群;近代法国科学中心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金志成;德国科学中心形成的若干历史经验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17-19世纪英、法、德三国科学发展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19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