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8 15:00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本质上是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既与他国共同提升跨国和跨地区参与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又同各参与主体共同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问题。中国在其中的主要机遇有: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科技创新;改善旧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为全球问题的科技应对做贡献;提升国内科技创新能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提供全球科技治理亟需的公共产品;增强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力。与机遇相应的主要挑战有:抵御中国威胁论的恶意中伤;填补逆全球化浪潮造成的损失;摆脱科技保护主义的遏制;承担消除全球科技治理赤字的艰巨任务;弥补在参与尤其是引领全球科技治理方面经验的不足。可行的对策有:实践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理念、原则及方案以抵御中国威胁论、逆全球化浪潮和科技保护主义;充分发挥"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等制度与倡议的平台作用,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亟需的公共产品;呼吁和引导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消除全球科技治理赤字;强化治理主体间的协同程度以增强中国的治理能力;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以全面应对种种挑战。
【文章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2)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全球科技治理的背景、内涵、主体及对象
1.作为背景的科技全球化
2.全球科技治理的内涵
3.全球科技治理的主体和对象
二、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机遇
1.全球科技创新治理
2.全球问题的科技应对
3.国内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
4.全球科技治理话语权和领导力
三、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挑战
1.中国威胁论
2.逆全球化浪潮
3.科技保护主义
4.全球科技治理赤字
5.治理经验不足
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对策
1.加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理念、原则及方案的实践
2.充分发挥各种官方新老制度和倡议的平台作用
3.呼吁和引导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强化治理主体间的协同程度
5.加强全球科技治理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学如何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及其启示[J]. 张汉,赵寰宇.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01)
[2]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世界趋势与中国的实践[J]. 杜德斌. 科学. 2018(06)
[3]“中国方案”开启全球治理的新文明类型[J]. 吴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0)
[4]“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5]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J]. 理论学习. 2015(11)
[6]全球公民社会语境下的境外在华NGO:兼论中国本土NGO的国际化[J]. 韩俊魁.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1(02)
[7]重构全球治理[J]. 戴维·赫尔德,杨娜.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科技治理的模式:一种国际及国内视角[J]. 曾婧婧,钟书华. 科学管理研究. 2011(01)
[9]全球科技治理的权力结构、困境及政策含义[J]. 邢怀滨,苏竣. 科学学研究. 2006(03)
[10]科学技术的全球治理初探[J]. 苏竣,董新宇.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12)
本文编号:3208258
【文章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2)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全球科技治理的背景、内涵、主体及对象
1.作为背景的科技全球化
2.全球科技治理的内涵
3.全球科技治理的主体和对象
二、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机遇
1.全球科技创新治理
2.全球问题的科技应对
3.国内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
4.全球科技治理话语权和领导力
三、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挑战
1.中国威胁论
2.逆全球化浪潮
3.科技保护主义
4.全球科技治理赤字
5.治理经验不足
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对策
1.加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理念、原则及方案的实践
2.充分发挥各种官方新老制度和倡议的平台作用
3.呼吁和引导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强化治理主体间的协同程度
5.加强全球科技治理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学如何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及其启示[J]. 张汉,赵寰宇.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01)
[2]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世界趋势与中国的实践[J]. 杜德斌. 科学. 2018(06)
[3]“中国方案”开启全球治理的新文明类型[J]. 吴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0)
[4]“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5]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J]. 理论学习. 2015(11)
[6]全球公民社会语境下的境外在华NGO:兼论中国本土NGO的国际化[J]. 韩俊魁.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1(02)
[7]重构全球治理[J]. 戴维·赫尔德,杨娜.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科技治理的模式:一种国际及国内视角[J]. 曾婧婧,钟书华. 科学管理研究. 2011(01)
[9]全球科技治理的权力结构、困境及政策含义[J]. 邢怀滨,苏竣. 科学学研究. 2006(03)
[10]科学技术的全球治理初探[J]. 苏竣,董新宇.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12)
本文编号:3208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20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