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运行风险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21:44
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如何配置各类市场要素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是整合各类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由国家主导的知识创新联盟开始在地方大批试点。但是由于经济运行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呈现出复杂化、多维化等新的特征,简单的合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各个利益相关方对联盟的需求,因此,在实践中很多联盟的运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于理论界对联盟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以及支配联盟发展变化的规律没有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联盟的实践者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就难以根据联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发展到今天,如何降低联盟的运行风险、优化合作路径、提高合作效率,进而解释联盟的发展规律,仍然属于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一个亟待实证检验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产学研合作、知识创新联盟影响因素和风险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借助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联盟运行的机制、联盟运行风险的识别评价,提出了控制联盟运行风险的路径与方法。分析了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内涵与特征,从学习...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构成
图 2-2 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图e role of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in knowledge inn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大学和科研机构应主动与企业取得识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埃茨科维兹认为大学应协作关系,政府则应鼓励此关系的建立[116]。部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属于外围服务组织述的关于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系统结构,政府、金融机构盟系统的外围,对联盟的运行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为:政策引导、投资融资服务和中介机构的相关服务,这些行中的信息沟通、搭建平台等服务,可以称之为协调服务。挥作用的目标和目的是为了联盟,但不同的组织所起到的具用的路径和方式也不同。政府政策基于政府的主动行为;金服务属于市场行为,借助市场平台,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但发挥作用。联盟中的作用表现如下方面:(1)政府基于创新发展目标,在
新常态经济要求经济增长更多体现知识和技术等创新性长中要让技术性企业、知识与技术在产业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新兴产业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基于这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同时也成为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发展目新兴产业的目的,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要积极发展适应这一发,要结合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一切市场化的制度和技术支持、资本等资源的使用上,能够高效平稳地供给,同时常态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技术产业,同时依托智力资源的新型经济逐步形成。在此条件创新与知识创新,并借助制度创新对联盟的运行加以促进和保类要素进行集成与互动。如图 2-3 所示,较成熟的联盟制度体系度,即政府扶持;风险投资制度,区别在于其体制的创新;股配的参与者有无形资产;资本市场制度,特征为中小企业板;征为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制度,以中介平台为特征。图 2-3 阐在新经济条件下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还是关系依赖?联盟伙伴选择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J]. 邓渝.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05)
[2]战略联盟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比较分析[J]. 郑向杰. 软科学. 2016(05)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焦点企业合作共生伙伴选择研究[J]. 王发明,刘丹. 科学学研究. 2016(02)
[4]产业链耦合视角下创新联盟的共生演化问题研究[J]. 连远强. 科学管理研究. 2015(05)
[5]风险规避对链合创新联盟的决策影响研究[J]. 李芹芹,刘志迎. 管理工程学报. 2015(04)
[6]基于模糊的创新动态联盟伙伴选择多属性决策模型[J]. 孙圣兰. 运筹与管理. 2015(04)
[7]知识异质性特征、研发投资策略与创新联盟稳定性[J]. 谢宗杰.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08)
[8]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 孙新波,张大鹏,吴冠霖,钱雨. 管理学报. 2015(08)
[9]知识转移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战略柔性为中介[J]. 张红兵. 科研管理. 2015(07)
[10]产学研联盟的形成路径与稳定性研究[J]. 蒋伏心,胡潇,白俊红. 上海经济研究. 2014(08)
博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项目治理风险综合评价研究[D]. 张宁.山东大学 2014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研究[D]. 宋东林.江苏大学 2013
[3]产学研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D]. 张国峰.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产学研技术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 田宇.大连理工大学 2012
[5]动态联盟风险识别、评估及防控研究[D]. 兰荣娟.北京交通大学 2010
[6]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创新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 张玲.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彩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毛淼.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产学研联盟及其利益相关者风险分析与治理研究[D]. 王玲.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9256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构成
图 2-2 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图e role of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in knowledge inn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大学和科研机构应主动与企业取得识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埃茨科维兹认为大学应协作关系,政府则应鼓励此关系的建立[116]。部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属于外围服务组织述的关于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系统结构,政府、金融机构盟系统的外围,对联盟的运行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为:政策引导、投资融资服务和中介机构的相关服务,这些行中的信息沟通、搭建平台等服务,可以称之为协调服务。挥作用的目标和目的是为了联盟,但不同的组织所起到的具用的路径和方式也不同。政府政策基于政府的主动行为;金服务属于市场行为,借助市场平台,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但发挥作用。联盟中的作用表现如下方面:(1)政府基于创新发展目标,在
新常态经济要求经济增长更多体现知识和技术等创新性长中要让技术性企业、知识与技术在产业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新兴产业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基于这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同时也成为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发展目新兴产业的目的,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要积极发展适应这一发,要结合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一切市场化的制度和技术支持、资本等资源的使用上,能够高效平稳地供给,同时常态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技术产业,同时依托智力资源的新型经济逐步形成。在此条件创新与知识创新,并借助制度创新对联盟的运行加以促进和保类要素进行集成与互动。如图 2-3 所示,较成熟的联盟制度体系度,即政府扶持;风险投资制度,区别在于其体制的创新;股配的参与者有无形资产;资本市场制度,特征为中小企业板;征为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制度,以中介平台为特征。图 2-3 阐在新经济条件下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还是关系依赖?联盟伙伴选择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J]. 邓渝.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05)
[2]战略联盟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比较分析[J]. 郑向杰. 软科学. 2016(05)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焦点企业合作共生伙伴选择研究[J]. 王发明,刘丹. 科学学研究. 2016(02)
[4]产业链耦合视角下创新联盟的共生演化问题研究[J]. 连远强. 科学管理研究. 2015(05)
[5]风险规避对链合创新联盟的决策影响研究[J]. 李芹芹,刘志迎. 管理工程学报. 2015(04)
[6]基于模糊的创新动态联盟伙伴选择多属性决策模型[J]. 孙圣兰. 运筹与管理. 2015(04)
[7]知识异质性特征、研发投资策略与创新联盟稳定性[J]. 谢宗杰.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08)
[8]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 孙新波,张大鹏,吴冠霖,钱雨. 管理学报. 2015(08)
[9]知识转移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战略柔性为中介[J]. 张红兵. 科研管理. 2015(07)
[10]产学研联盟的形成路径与稳定性研究[J]. 蒋伏心,胡潇,白俊红. 上海经济研究. 2014(08)
博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项目治理风险综合评价研究[D]. 张宁.山东大学 2014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研究[D]. 宋东林.江苏大学 2013
[3]产学研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D]. 张国峰.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产学研技术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 田宇.大连理工大学 2012
[5]动态联盟风险识别、评估及防控研究[D]. 兰荣娟.北京交通大学 2010
[6]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创新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 张玲.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彩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毛淼.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产学研联盟及其利益相关者风险分析与治理研究[D]. 王玲.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9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21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