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科普类微视频传播创新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5 16:55
"科普微视频"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2014年,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14年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推介活动通知》的公文中,指的是时长在30秒至20分钟之间的,并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的视频作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普微视频的发展既可以促进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播,又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本文重点针对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传播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202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的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的特点
三、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传播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普类微视频的制作质量有待提升
(二)科普类微视频缺乏品牌效应
(三)科普类微视频的互动性较差
四、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传播的创新策略
(一)把好科普类微视频的制作质量关
(二)提升科普类微视频的品牌效应
(三)提升科普类微视频的功能性、娱乐性以及互动性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时代下光催化科普活动的开展策略及意义[J]. 孙明轩,李军,郑凌莺,雍学超,邢晨晨. 科技视界. 2021(06)
本文编号:3266459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202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的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的特点
三、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传播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普类微视频的制作质量有待提升
(二)科普类微视频缺乏品牌效应
(三)科普类微视频的互动性较差
四、互联网时代科普类微视频传播的创新策略
(一)把好科普类微视频的制作质量关
(二)提升科普类微视频的品牌效应
(三)提升科普类微视频的功能性、娱乐性以及互动性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时代下光催化科普活动的开展策略及意义[J]. 孙明轩,李军,郑凌莺,雍学超,邢晨晨. 科技视界. 2021(06)
本文编号:3266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26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