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可视化分析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1-08-07 12:11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部分。现利用Python和QGIS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从空间布局和时间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最新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据,全面和直观地展示了我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布局结构、发展趋势和成果产出三方面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区域、行业、托管单位性质等分布不平衡;正高职称和博士学历的人员中固定人员的占比相对较低;基础仪器设备的配置不够完善,并且30万元以上设备的利用率较低;高质量成果产出的占比较低且近年有所下降;对外交流合作较少。对此,本文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并且提出了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进建议。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域分布情况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城市分布情况
QGIS地理分析分布显示材料、矿产、制造和能源这4个行业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相对均匀。交通、信息、医疗和农业这4个行业呈现出较明显的局部分布。7个交通行业的实验室沿着长江分布,此外北京、西安作为原铁道和公路研究院所集中地,分别拥有3个和2个实验室,长春作为老牌汽车厂所在地拥有1个实验室。18个医疗和16个农业实验室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区域。12个信息行业的实验室则集中在山东和湖北两个教育大省、北京和深圳两个科技城市。2.2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部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研究[J]. 王婉娟,危怀安. 科研管理. 2018(01)
[2]科研成果评价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案例[J]. 田雅娟,杨志萍,周涛,杨琛,张丽英. 科研管理. 2016(S1)
[3]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构建路径研究——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J]. 戴智华,李昕荣,刘芳芳,昝忠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03)
[4]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思考[J]. 杨晓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09)
[5]对我国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以南京大学为例[J]. 褚怡春,高翔,杨永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2)
[6]生态关系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以天津大学—英飞凌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为例[J]. 危怀安,王婉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2)
[7]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对策[J]. 吴根,杨晓秋,李旭彦. 中国基础科学. 2014(04)
[8]大型工业实验室基础研究特征及启示——基于IBM实验室的案例研究[J]. 张春博,丁堃,刘则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3)
[9]2012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J]. 杨晓秋. 中国基础科学. 2013(06)
[10]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探讨[J]. 朱玉华,庞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05)
本文编号:3327777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域分布情况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城市分布情况
QGIS地理分析分布显示材料、矿产、制造和能源这4个行业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相对均匀。交通、信息、医疗和农业这4个行业呈现出较明显的局部分布。7个交通行业的实验室沿着长江分布,此外北京、西安作为原铁道和公路研究院所集中地,分别拥有3个和2个实验室,长春作为老牌汽车厂所在地拥有1个实验室。18个医疗和16个农业实验室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区域。12个信息行业的实验室则集中在山东和湖北两个教育大省、北京和深圳两个科技城市。2.2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部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研究[J]. 王婉娟,危怀安. 科研管理. 2018(01)
[2]科研成果评价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案例[J]. 田雅娟,杨志萍,周涛,杨琛,张丽英. 科研管理. 2016(S1)
[3]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构建路径研究——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J]. 戴智华,李昕荣,刘芳芳,昝忠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03)
[4]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思考[J]. 杨晓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09)
[5]对我国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以南京大学为例[J]. 褚怡春,高翔,杨永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2)
[6]生态关系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以天津大学—英飞凌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为例[J]. 危怀安,王婉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2)
[7]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对策[J]. 吴根,杨晓秋,李旭彦. 中国基础科学. 2014(04)
[8]大型工业实验室基础研究特征及启示——基于IBM实验室的案例研究[J]. 张春博,丁堃,刘则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3)
[9]2012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J]. 杨晓秋. 中国基础科学. 2013(06)
[10]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探讨[J]. 朱玉华,庞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05)
本文编号:332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32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