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科学:近代女性在科学中的相对缺席
发布时间:2021-08-30 15:02
在漫长的科学历史进程中,科学几乎为男性所独占,"女性相对缺席"的现象并未改变。究其原因,生理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差异是重要的因素:女性偏向形象、直观性思维,喜欢文学、艺术、语言、生物等富有形象性的科目,导致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领域相对缺席的状况;而男尊女卑的价值定位、"男外女内"的分工模式以及在男性世界中形成的"女性刻板"的印象,让女科学家在科学领域举步维艰。任职金字塔、雇佣歧视、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角色矛盾,以及有突出成就也被忽视的"马蒂尔达效应"的影响,诸如吴健雄、何泽慧这样的女科学家的贡献也几乎被遗忘。而成就卓越的近代女科学家往往要用超乎寻常的毅力,突破性别障碍,用自身实践解决职场困境。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20,(1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生理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差异
(一)生理性别差异
1.思维
2.毅力和观察力
(二)社会性别差异
1.男尊女卑的价值定位
2.“男外女内”的分工模式
3.刻板印象
二、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障碍与自身实践
(一)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障碍
1.任职金字塔
2.雇佣歧视
3.双重角色的矛盾
4.马蒂尔达效应
(二)近代女科学家的自身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科技人员发展问题成因研究综述[J]. 张丽琍,李乐旋.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2)
[2]玛蒂尔达效应:女科学家稀缺的历史困境[J]. 张培富,李爱花.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3]女科学家谈事业与家庭[J]. 方陵生. 世界科学. 2014(09)
[4]用草制云丝的女专家酆云鹤[J]. 罗先哲. 炎黄春秋. 2003(03)
[5]女性科学家的科研风格探析[J]. 董美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3372998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20,(1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生理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差异
(一)生理性别差异
1.思维
2.毅力和观察力
(二)社会性别差异
1.男尊女卑的价值定位
2.“男外女内”的分工模式
3.刻板印象
二、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障碍与自身实践
(一)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障碍
1.任职金字塔
2.雇佣歧视
3.双重角色的矛盾
4.马蒂尔达效应
(二)近代女科学家的自身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科技人员发展问题成因研究综述[J]. 张丽琍,李乐旋.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2)
[2]玛蒂尔达效应:女科学家稀缺的历史困境[J]. 张培富,李爱花.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3]女科学家谈事业与家庭[J]. 方陵生. 世界科学. 2014(09)
[4]用草制云丝的女专家酆云鹤[J]. 罗先哲. 炎黄春秋. 2003(03)
[5]女性科学家的科研风格探析[J]. 董美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3372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37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