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科技风险传播中的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9:08
本文关键词:媒体在科技风险传播中的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技术具有二重性。它为人类带来社会文明和经济利益,也带来诸多风险。近年来,环境问题、“核技术”问题、“转基因”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的层出不穷也印证了乌尔里希·贝克的观点——我们正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体有关风险的建构,但是,媒体传播的特点和科学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却导致媒体只是碎片化的呈现科技风险而不是呈现风险的全部。本研究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以科技哲学、传播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科技风险和风险传播的相关概念,采用文献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科技风险传播中媒体的效应进行了探析。指出媒体在传播科技风险时的惯用报道方式,并尝试分析“传播者”(以政府、科技专家为主)、“接受者”(受众)与媒体的关系以及媒体传播来自“传播者”、“接受者”方面的信息的程度,最终提出使媒体有效传播客观、真实的科技风险的策略。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本论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本研究用媒体作为实现科技风险传播的关键。通过对科技风险及影响,科技风险传播的议题设置的分析得出科技风险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受众若是不能认识风险,那么,在风险来临的时候,受众会因为没有提前规避风险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健康会受到损害,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科技风险传播中的媒体类型和报道方式。实现科技风险传播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相对比较单一,遵从“传播者”到“接受者”的传播模式,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播的单向模式,更加注重“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向交流。不同的媒体在报道相同的科技风险时所采用的报道方式常常具有相似性,包括戏剧化的报道的方式、报道内容的选择性、报道的时机性、多元化的报道角度、图像和影像的使用。不同的报道方式会造成不同的传播效应,即媒体放大科技风险或者媒体弱化科技风险。研究借助雷恩的风险影响图并从科技专家、政府、受众入手分析了影响媒体传播科技风险的因素。受众期待媒体真实、客观的报道科技风险。另外,“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自身条件也会影响科技风险的传播。本研究结合科技专家、政府、受众的自身特点和媒体的传播模式,对媒体在科技风险传播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以期达到媒体、政府、专家、受众良好互动的局面。
【关键词】:风险社会 科技风险传播 科技 媒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G30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国内研究综述11-14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1.4 文献评述14-15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15
- 1.5.1 研究思路15
- 1.5.2 研究方法15
-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科技风险及其传播的相关概念分析16-21
- 2.1 科技风险16-18
- 2.1.1 科技风险的起源16-17
- 2.1.2 科技风险的特点17
- 2.1.3 科技风险的影响17-18
- 2.2 科技风险传播及议题18-21
- 2.2.1 科技风险传播18-19
- 2.2.2 科技风险议题19-21
- 第三章 科技风险传播中的媒体类型和报道特点21-25
- 3.1 科技风险传播中的媒体界定21
- 3.1.1 传统媒体21
- 3.1.2 新媒体21
- 3.2 科技风险传播中的媒体的报道特点21-25
- 3.2.1 戏剧化的报道的方式22-23
- 3.2.2 报道内容的选择性23-24
- 3.2.3 科技风险报道的时机性24
- 3.2.4 科技风险报道中的多元化视角24
- 3.2.5 图像和影像的使用24-25
- 第四章 媒体对科技风险传播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5-38
- 4.1 媒体对科技风险传播的效应25-29
- 4.1.1 媒体放大科技风险25-26
- 4.1.2 媒体弱化科技风险26
- 4.1.3 影响媒体传播科技风险的因素26-29
- 4.2 政府通过媒体放大/弱化科技风险29-32
- 4.2.1 政府的选择性宣传29-30
- 4.2.2 官员在科技风险报道中的作用30-31
- 4.2.3 政府宣传的及时性31-32
- 4.3 科技专家通过媒体放大/弱化科技风险32-35
- 4.3.1 科技专家发布新的科学证据32
- 4.3.2“科学共同体”的作用32-33
- 4.3.3 科技专家的观点分歧33-34
- 4.3.4 科技专家受利益的捆绑34-35
- 4.4 受众通过媒体放大/弱化科技风险35-38
- 4.4.1 受众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36
- 4.4.2 受众对“传播者”的不信任36-37
- 4.4.3 意见领袖的作用37-38
- 第五章 媒体与科技风险传播38-40
- 5.1 媒体在科技风险传播中的功能38-39
- 5.1.1 媒体能够满足公众知情权38
- 5.1.2 媒体能够引导舆论38
- 5.1.3 媒体能够监督舆论38-39
- 5.2 媒体在科技风险传播中的实现途径39-40
- 5.2.1 媒体需要加强与科技专家的沟通与合作39
- 5.2.2 多种传播渠道的互动作用39
- 5.2.3 媒体从业者的科学修养和科学写作水平需要提高39
- 5.2.4 公众的科学素养需要提升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作者简介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米丹;;科技风险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杨昌举,黄灿;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的潜在生态风险[J];环境保护;2001年05期
3 翟杰全;科技传播研究与其基本方向[J];科学管理研究;1999年03期
4 贾鹤鹏;谭一泓;余奇才;;转基因:从传播到决策[J];生命科学;2011年02期
5 宋伟;孙壮珍;;科技风险规制的政策优化——多方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与合作[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锋;现代风险报道生产偏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媒体在科技风险传播中的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3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