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创新场域论

发布时间:2021-09-19 13:58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在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国家创新能力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总体格局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因素。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创新能力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塑造并铸造中华民族进步之魂,理当成为中国在21世纪致力奋斗的重中之中,也理应成为新世纪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之焦点。在人类历史上,创新问题研究进入科学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从人类对创新问题尤其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的方法来看,可以归结为心理学研究的个体主义和系统论研究的整体主义。这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优长,但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很容易使研究走向两个极端。场域方法论把创新问题研究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研究方法统一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力图走一条“中间道路”,从而既有了这两重研究方法的优长,又克服了两种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创新问题研究显得更为合理与科学。本文在追溯场域理论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在批判吸收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首先建构起研究创新问题的理论平台,再对现实的特别是...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创新问题研究需要新的理论工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创新场域的逻辑探求
    一、创新场域的涵义
        (一) 创新概念的辨析
        (二) 场域概念的辨析
        (三) 创新场域的涵义
    二、创新场域的结构
        (一) 创新资本
        (二) 创新规则
        (三) 创新惯习
    三、创新场域的功能
        (一) 创新场域的多重逻辑
        (二) 创新场域的运行机制
        (三) 创新场域的功能形式
    四、创新场域的评价
        (一) 创新评价场域
        (二) 评价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三) 创新场域的评价维度
第二章 创新场域的历史追溯
    一、创新场域的社会形态结构
    二、农业经济时代的创新场域
        (一) 创新资本的特征
        (二) 创新规则的特征
        (三) 创新惯习的特征
    三、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场域
        (一) 创新资本的特征
        (二) 创新规则的特征
        (三) 创新惯习的特征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场域
        (一) 创新资本的特征
        (二) 创新规则的特征
        (三) 创新惯习的特征
第三章 创新场域的现实建构
    一、我国当代社会创新场域建构的基本目标
    二、我国当代社会创新场域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 开放性原则
        (二) 渐进性原则
        (三) 系统性原则
    三、我国社会创新场域建构的利与弊
        (一) 传统社会创新场域的利与弊
        (二) 计划经济创新场域的利与弊
        (三) 当前社会创新场域建构的利与弊
    四、我国当代社会创新场域建构的基本路径
        (一) 提升创新资本
        (二) 健全创新规则
        (三) 培育创新惯习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确认识与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四重关系[J]. 张国举.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2]“以人为本”的三维规定[J]. 郝永平,张国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01)
[3]切实把握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重关系[J]. 郝永平,张国举.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6(11)
[4]关于旅游场域的思考[J]. 张国举,鲜俐玲.  嘉兴学院学报. 2006(02)
[5]艺术场域中文化资本的价值分析[J]. 黄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6]“场域——惯习”论:创新机制研究的新工具[J]. 张国举.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5(03)
[7]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J]. 管晓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07)
[8]简论创新的价值取向及其评价原则[J]. 郑湘娟.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5(02)
[9]基于利基策略的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形成研究[J]. 张米尔,田丹.  科学学研究. 2005(03)
[10]执政能力合力论[J]. 张国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博士论文
[1]诚信场域论[D]. 田义双.中共中央党校 2006
[2]文化资本导论[D]. 陈锋.中共中央党校 2005
[3]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 毕天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4]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 马维娜.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01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401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