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负效应问题的凸现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1-11-14 21:29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理性也成为审视整个世界的唯一方式。然而,几乎与此同时,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战争问题、贫富悬殊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凸现在世人面前;在现实中,科技越发展,其后果反而越严重,似乎成了科技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客观规律。科技发展到底是祸是福,国内外学者从文化、伦理、经济、科技自身等不同的角度做出了研究,并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由于国际旧秩序、不同的文化传统等众多因素,负效应问题仍然是文明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而,对负效应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认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尤其在西方,除了忽略国际旧秩序和科技不同基础两个前提之外,最大的不足是未能从科学最高意义层次来研究。本文从文明进程(即科学最高意义)的高度上考察,通过对西方应对得失的反思,试图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探索我国的应对之策。我们要充分发挥能够与文明进程趋势较好保持一致的独特优势,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抓住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克服负效应的契机,进行新型的现代化建设,积极主动促进文明的转型,实现空间和时间的超越...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审视
一、科技负效应问题的凸现
(一) 问题的凸现:科技的不同功效
(二) 负效应的主要危害
二、参照——西方应对的得失
(一) 西方应对得失的回顾
(二) 西方应对的两大症结
三、超越——我国的积极应对
(一) 应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 应对的策略
结语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想之分歧[J]. 尉利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代价[J]. 范秀英. 工业技术经济. 2003(05)
[3]电脑能“变成”人脑吗?[J]. 吴佑寿. 科学中国人. 2002(07)
[4]消费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J]. 徐长山. 社会科学. 2001(03)
[5]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J]. 王建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6]人的全面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J]. 王慧萍. 理论界. 2000(06)
[7]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J]. 马德塽. 社会科学. 1989(06)
硕士论文
[1]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D]. 秦亚君.西南交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5375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审视
一、科技负效应问题的凸现
(一) 问题的凸现:科技的不同功效
(二) 负效应的主要危害
二、参照——西方应对的得失
(一) 西方应对得失的回顾
(二) 西方应对的两大症结
三、超越——我国的积极应对
(一) 应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 应对的策略
结语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想之分歧[J]. 尉利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代价[J]. 范秀英. 工业技术经济. 2003(05)
[3]电脑能“变成”人脑吗?[J]. 吴佑寿. 科学中国人. 2002(07)
[4]消费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J]. 徐长山. 社会科学. 2001(03)
[5]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J]. 王建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6]人的全面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J]. 王慧萍. 理论界. 2000(06)
[7]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J]. 马德塽. 社会科学. 1989(06)
硕士论文
[1]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D]. 秦亚君.西南交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5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49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