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供给对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05:44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十分精辟地将人文社会科学的职能概括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但是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求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相当多研究成果未能实现转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未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顺利实现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己成为当今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表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不仅关联因素多而且过程复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作为成果的供给者,在整个成果转化过程中处于源头位置。所以有必要从成果供给者的角度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效果的评价标准。通过深入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及其研究过程,总结出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的主要科研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研变量与成果转化效果的概念模型,并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SPSS15.0和LISREL8.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供给对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


本文研究思路

模型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模型图,过程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相关理论综述经济效益。依据文献[22][23][24]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论述,结合上文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点的分析,作者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和科研变量的模型图”(见图 2-1)。从系统的观点看,图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和科研变量共同构成一个具有自适应和自组织功能的动态系统,科研过程受各种科研变量的约束和控制。当科研变量发生变化时,它能通过调节相关过程和环节的输入输出实现系统的有序运作,改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下文将对各个科研变量进行具体分析。

路径图,初始模型,路径图,调整指数


图 4-2 初始模型路径图表4-8 初始模型的拟合指数表指标 指标值χ2/df<2 2.73RMSEA<0.1 0.098GFI>0.9 0.86AGFI>0.9 0.79NFI>0.9 0.82NNFI>0.9 0.83CFI>0.9 0.87型修正与评价SREL程序的输出结果提供了调整指数(Modification Index,简称M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途径[J]. 王泽林.  中国科技信息. 2007(12)
[2]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平台数据和结构特征分析[J]. “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科学化问题研究”课题组,黄浩涛,陈星.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7(01)
[3]立足创新 提高质量 大力提升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J]. 李卫红.  中国高等教育. 2006(23)
[4]试论学术交流的本质及其意义[J]. 刘松年,张太玲,周向阳,杨小青.  科协论坛. 2006(08)
[5]试析目标设置理论在科研组织的应用[J]. 邵全辉,陈喜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7)
[6]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J]. 袁振国.  中国高等教育. 2006(12)
[7]基于因素分析的社科成果转化评价指标浅探[J]. 虞文,周亚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3)
[8]社科成果转化障碍分析及其对策[J]. 陈颖.  大众科技. 2006(04)
[9]美国高等学校科研软环境探析[J]. 李伟,Xiao-yu LI.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信息搜集的行为规则分析[J]. 蒋颖,杨沛超.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面向知识的企业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 王加祥.西北工业大学 2006
[2]满足科学家需求的心理机制浅析[D]. 陈楚伟.中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2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502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