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拐点看我国转型时期科技发展的轨迹
发布时间:2021-11-18 16:04
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中几个指标的定量分析,运用数学中“平面曲线离散点集拐点的快速查找方法”,对我国科技发展中一些大的变化进行综合和分析,找出我国科技发展的转折点即“科技拐点”,并以此为契机来阐述转型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轨迹。本文主要内容是:(1)通过对衡量我国科技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R&D)、企业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及其比重、科技论文产出情况、专利事业发展情况、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高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1996-2006这十一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科技发展拐点的含义并结合数学方法找出其拐点大多在2001年。(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科技活动结构的变化、科技政策的变化、衡量科技指标的发展起点及展望这几个方面的定性分析来进一步论证科技拐点。(3)论述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这些问题分为三类,第一是暂时性阶段性的问题:科研环境问题和人才问题。第二是科技发展中的顽固性并且对我国科技发展影响很大的老问题─“官本位”。第三是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问题: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4)“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意义。...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拐点
2.1 拐点的内涵
2.2 从衡量我国科技发展几个主要指标的拐点来看其发展
3 对2001 年是我国科技发展拐点的进一步论证
3.1 科技拐点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3.2 科技活动结构的变化
3.3 我国科技政策的变化
3.4 衡量科技指标发展起点及其展望
4 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暂时性、阶段性的问题
4.2 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顽固问题—“官本位”
4.3 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走自主创新道路所面临的问题
5 “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新形势下对科技政策的新要求
5.2 拐点后我国科技政策具体建议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本位”——中国科学发展的障碍[J]. 傅小龙,曹舒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2]科技发展外部不经济的成因及其纠偏[J]. 胡长生.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1)
[3]中国科技政策发展阶段研究[J]. 彭富国. 湖南社会科学. 2006(06)
[4]中国科研环境调查报告[J]. 陈健,何国祥. 科学观察. 2006(02)
[5]我国技术创新中的科技政策评析[J]. 杜生鸣,鲁耀斌.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2)
[6]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J]. 徐冠华. 中国软科学. 2005(10)
[7]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J]. 徐冠华. 北方经济. 2005(15)
[8]官本位意识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危害与对策[J]. 刘俊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J]. 饶毅,鲁白,邹承鲁. 世界科学. 2005(01)
[10]浅析中国科技落后的几点原因——对中国没有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问题的反思[J]. 刘洋.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
本文编号:3503196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拐点
2.1 拐点的内涵
2.2 从衡量我国科技发展几个主要指标的拐点来看其发展
3 对2001 年是我国科技发展拐点的进一步论证
3.1 科技拐点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3.2 科技活动结构的变化
3.3 我国科技政策的变化
3.4 衡量科技指标发展起点及其展望
4 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暂时性、阶段性的问题
4.2 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顽固问题—“官本位”
4.3 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走自主创新道路所面临的问题
5 “拐点”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新形势下对科技政策的新要求
5.2 拐点后我国科技政策具体建议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本位”——中国科学发展的障碍[J]. 傅小龙,曹舒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2]科技发展外部不经济的成因及其纠偏[J]. 胡长生.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1)
[3]中国科技政策发展阶段研究[J]. 彭富国. 湖南社会科学. 2006(06)
[4]中国科研环境调查报告[J]. 陈健,何国祥. 科学观察. 2006(02)
[5]我国技术创新中的科技政策评析[J]. 杜生鸣,鲁耀斌.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2)
[6]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J]. 徐冠华. 中国软科学. 2005(10)
[7]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J]. 徐冠华. 北方经济. 2005(15)
[8]官本位意识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危害与对策[J]. 刘俊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J]. 饶毅,鲁白,邹承鲁. 世界科学. 2005(01)
[10]浅析中国科技落后的几点原因——对中国没有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问题的反思[J]. 刘洋.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
本文编号:3503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503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