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新媒体时代下陕西科普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1-06 09:10
  2018年3月全国的电影院都在上映一部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该电影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了大荧幕上。纪录片中向公众展示了我国近几年来在工程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AG600顺利下线,运20列装空军,蓝鲸一号出征南海以及FAST射电望远镜的成功发明。这些科技成就无一不在鼓舞着我们,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的全民科学素养不高,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低下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长足发展。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将广大的世界缩小为了“地球村”,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快捷联系,并予以反馈。这就为科学普及创造了适合其发展的温床,所以本文就以新媒体为大环境,研究探讨科学普及需要构建的新模式,并提出激发新媒体背景下科普模式构建的新对策。文章在第一章首先对新媒体科普发展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点出研究该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次对国内外的科普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为研究本课题打好理论基础,最后将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过程的难点
        1.4.2 研究预期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科普及科普模式的相关概念
        2.1.1 科普的概念
        2.1.2 科普模式的概念
        2.1.3 “自下而上”科普模式的五大要素阐述
    2.2 新媒体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2.2.1 新媒体的概念
        2.2.2 新媒体主要分类
        2.2.3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2.3 科普模式构建的概况
3 陕西省科普模式现状分析
    3.1 陕西科普主体分析
        3.1.1 科普主体构成
        3.1.2 科普主体模式框架
    3.2 陕西科普内容分析
        3.2.1 科普内容的组成部分
        3.2.2 陕西科普内容现状分析
    3.3 陕西科普方式现状分析
    3.4 陕西科普对象分析
    3.5 陕西科普机制分析
4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模式分析
    4.1 新媒体背景下陕西科普主体特点
        4.1.1 科普主体更加丰富多元化
        4.1.2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主体新结构
        4.1.3 新媒体激发了公众参与科普的主动性
    4.2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内容特点
        4.2.1 内容上形式多样
        4.2.2 内容上更加丰富
        4.2.3 内容上互动性增强
    4.3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方式特点
        4.3.1 科普不再受时空限制
        4.3.2 增加了传播次数
5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面临的新问题
    5.1 科普主体面临的新问题
    5.2 科普内容面临的新问题
        5.2.1 科普内容质量不高
        5.2.2 伪科学信息在网络盛行
    5.3 科普方式面临的新问题
        5.3.1 传播过程控制难度大
        5.3.2 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5.3.3 缺少科普专业人才
        5.3.4 新媒体科普运用较为落后
6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问题原因分析
    6.1 制约科普发展的社会环境
        6.1.1 科普的政治制约
        6.1.2 科普的经济制约
        6.1.3 科普的文化制约
    6.2 制约科普发展的主要因素
        6.2.1 科普的主体制约
        6.2.2 科普受众的制约
7 新媒体背景下陕西科普模式构建对策
    7.1 网络环境有待改善
        7.1.1 改善网络中不良内容
        7.1.2 营造有趣的科普氛围
        7.1.3 拓展与学校的合作
    7.2 推动互联网+科普产业建设
        7.2.1 推动建设互联网+科普动画产业
        7.2.2 推动建设互联网+网游科普产业
        7.2.3 推动互联网+电视科普产业
        7.2.4 推动互联网+手机科普产业
    7.3 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
        7.3.1 完善新媒体相关政策
        7.3.2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7.3.3 促进新媒体科普进入市场
        7.3.4 充分发挥公众力量
        7.3.5 鼓励编写原创科普内容
        7.3.6 培养更多的科普专业人才
        7.3.7 制定新媒体背景下科普发展规划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突围[J]. 杨济泽.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2)
[2]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功能探究[J]. 童丁琛.  信息记录材料. 2018(01)
[3]发挥新媒体平台功能 创新科普传播形式——以《科学美国人》为例[J]. 储昭卫.  科协论坛. 2017(11)
[4]运用本土知识资源解说西方科学——高鲁及其“晓窗随笔”的科普模式研究[J]. 王南.  科普研究. 2017(05)
[5]创新农村科普模式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J]. 刘维帅.  吉林农业. 2017(17)
[6]社会科学普及立法模式探析[J]. 唐志勇,周鸿燕.  南方论刊. 2017(09)
[7]由“互联网+”引发的“科普+”的思考[J]. 吕强.  科协论坛. 2017(04)
[8]美国农村科普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J]. 王梅奚.  世界农业. 2017(01)
[9]基于新媒体的大型科普活动效果评估——以2015年全国科普日为例[J]. 潘龙飞,周程.  科普研究. 2016(06)
[10]新媒体背景下科普的路径依赖与突破[J]. 张加春.  科普研究. 2016(04)

硕士论文
[1]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普及思想与实践研究[D]. 杨同刚.山东大学 2017
[2]我国科普政策问题研究[D]. 曹乐艳.长安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72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572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