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建模与演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22:0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已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新的知识生态下,用户对面向学科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提供型知识服务存在揭示知识语义内容层次不够深入、链接的知识点间关联性不强、刻画学科领域发展的脉络和演化规律不够精细等局限。基于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理论上深入探索知识网络的生成与演变,在方法上实现潜在学科知识结构的深度挖掘和演化机理分析,在应用上提供以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为支撑的分析预测型知识服务。本文沿着“理论研究—网络构建—演化机制—建模仿真”的基本思路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论基础、概念界定、网络构建和演化机理四个部分,总结提炼了学科知识网络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在理论基础上,系统梳理科学学、文本挖掘和网络科学三个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在概念界定上,对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网络等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内涵、类型和基本特征;在网络构建上,引入动态社会网络建模方法-元矩阵网络描述法,通过科学家、知识单元、文献和学术机构四种不同要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创见性地构建了体现学科发展脉络的知识网络;在网络演化机理上,对学科知识...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学科领域主题挖掘的相关研究
1.3.2 学科知识网络的相关研究
1.3.3 复杂网络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内容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创新
2 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研究
2.1 理论基础概述
2.1.1 科学学理论
2.1.2 文本挖掘理论
2.1.3 网络科学理论
2.2 学科知识网络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学科知识
2.2.2 学科知识网络
2.3 学科知识网络构建方法研究
2.3.1 元矩阵网络描述法
2.3.2 基于元矩阵网络描述法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
2.4 学科知识网络的演化机理分析
2.4.1 学科知识网络演化的基本驱动及其作用分析
2.4.2 演化驱动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论解释
2.5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建模与演化分析框架
2.5.1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流程
2.5.2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结构演化分析
2.5.3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演化建模及仿真实验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学科领域主题挖掘研究
3.1 主题的内涵及表示方法
3.1.1 主题的内涵
3.1.2 主题的表示方法
3.2 LDA主题模型优化方法研究
3.2.1 LDA的理论基础
3.2.2 LDA最优主题数确定方法研究
3.2.3 LDA语料库构建与主题抽取效果评价研究
3.3 作者研究主题挖掘及演化研究
3.3.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学科领域发展阶段划分
3.3.2 作者研究主题及演化分析框架构建
3.3.3 作者研究主题挖掘的实证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与结构演化分析
4.1 整合主题的一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及结构演化分析
4.1.1 学科知识网络中主题影响力概念与度量方法
4.1.2 主题-主题关联的一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
4.1.3 实证研究
4.2 整合主题的二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及结构演化分析
4.2.1 学科知识网络中作者主题关联影响力概念与度量方法
4.2.2 作者-主题关联的二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
4.2.3 实证研究
4.3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构建研究
4.3.1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构建
4.3.2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分析
4.3.3 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建模与仿真实验
5.1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中作者研究主题相似性分析
5.1.1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共同研究兴趣指数及其度量
5.1.2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中研究主题相似性的实证分析
5.2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建模
5.2.1 网络演化模型构建过程描述
5.2.2 网络演化模型的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3 基于多AGENT系统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及仿真实验
5.3.1 多Agent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
5.3.2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知识扩散模型构建
5.3.3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知识扩散模型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1 主要研究结论
6.1.2 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表示学习综述[J]. 涂存超,杨成,刘知远,孙茂松.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7(08)
[2]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的比较研究[J]. 赵蓉英,王建品. 图书情报工作. 2017(10)
[3]合著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分布研究[J]. 李纲,徐健,毛进,周利琴.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6)
[4]科学研究前沿探测主要方法比较与发展趋势研究[J]. 白如江,冷伏海,廖君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5)
[5]科研合作超网络下的知识扩散演化模型研究[J]. 李纲,巴志超. 情报学报. 2017(03)
[6]共词分析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 李纲,巴志超.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04)
[7]发展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研究进展[J]. 李泓,郑杰允.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9)
[8]大科学时代下的科研合作网络[J]. 杨善林,吕鹏辉,李晶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9]科研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机理研究[J]. 巴志超,李纲,朱世伟.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05)
[10]共词分析中术语收集阶段的若干问题研究[J]. 傅柱,王曰芬. 情报学报. 2016 (07)
博士论文
[1]学科知识可视化分析研究[D]. 陈必坤.武汉大学 2014
[2]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 王曰芬.南京理工大学 2007
[3]锂离子电池若干应用基础问题研究[D]. 肖利芬.武汉大学 2003
[4]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 郭元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学科知识本体的构建及其应用[D]. 高丹丹.电子科技大学 2014
[2]基于LDA的主题演化研究与实现[D]. 崔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35896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学科领域主题挖掘的相关研究
1.3.2 学科知识网络的相关研究
1.3.3 复杂网络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内容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创新
2 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研究
2.1 理论基础概述
2.1.1 科学学理论
2.1.2 文本挖掘理论
2.1.3 网络科学理论
2.2 学科知识网络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学科知识
2.2.2 学科知识网络
2.3 学科知识网络构建方法研究
2.3.1 元矩阵网络描述法
2.3.2 基于元矩阵网络描述法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
2.4 学科知识网络的演化机理分析
2.4.1 学科知识网络演化的基本驱动及其作用分析
2.4.2 演化驱动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论解释
2.5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建模与演化分析框架
2.5.1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流程
2.5.2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结构演化分析
2.5.3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演化建模及仿真实验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学科领域主题挖掘研究
3.1 主题的内涵及表示方法
3.1.1 主题的内涵
3.1.2 主题的表示方法
3.2 LDA主题模型优化方法研究
3.2.1 LDA的理论基础
3.2.2 LDA最优主题数确定方法研究
3.2.3 LDA语料库构建与主题抽取效果评价研究
3.3 作者研究主题挖掘及演化研究
3.3.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学科领域发展阶段划分
3.3.2 作者研究主题及演化分析框架构建
3.3.3 作者研究主题挖掘的实证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与结构演化分析
4.1 整合主题的一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及结构演化分析
4.1.1 学科知识网络中主题影响力概念与度量方法
4.1.2 主题-主题关联的一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
4.1.3 实证研究
4.2 整合主题的二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及结构演化分析
4.2.1 学科知识网络中作者主题关联影响力概念与度量方法
4.2.2 作者-主题关联的二模学科知识网络构建
4.2.3 实证研究
4.3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构建研究
4.3.1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构建
4.3.2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分析
4.3.3 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建模与仿真实验
5.1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中作者研究主题相似性分析
5.1.1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共同研究兴趣指数及其度量
5.1.2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中研究主题相似性的实证分析
5.2 整合作者研究主题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建模
5.2.1 网络演化模型构建过程描述
5.2.2 网络演化模型的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3 基于多AGENT系统的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及仿真实验
5.3.1 多Agent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
5.3.2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知识扩散模型构建
5.3.3 学科知识合作网络知识扩散模型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1 主要研究结论
6.1.2 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表示学习综述[J]. 涂存超,杨成,刘知远,孙茂松.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7(08)
[2]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的比较研究[J]. 赵蓉英,王建品. 图书情报工作. 2017(10)
[3]合著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分布研究[J]. 李纲,徐健,毛进,周利琴.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6)
[4]科学研究前沿探测主要方法比较与发展趋势研究[J]. 白如江,冷伏海,廖君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5)
[5]科研合作超网络下的知识扩散演化模型研究[J]. 李纲,巴志超. 情报学报. 2017(03)
[6]共词分析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 李纲,巴志超.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04)
[7]发展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研究进展[J]. 李泓,郑杰允.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9)
[8]大科学时代下的科研合作网络[J]. 杨善林,吕鹏辉,李晶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9]科研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机理研究[J]. 巴志超,李纲,朱世伟.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05)
[10]共词分析中术语收集阶段的若干问题研究[J]. 傅柱,王曰芬. 情报学报. 2016 (07)
博士论文
[1]学科知识可视化分析研究[D]. 陈必坤.武汉大学 2014
[2]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 王曰芬.南京理工大学 2007
[3]锂离子电池若干应用基础问题研究[D]. 肖利芬.武汉大学 2003
[4]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 郭元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学科知识本体的构建及其应用[D]. 高丹丹.电子科技大学 2014
[2]基于LDA的主题演化研究与实现[D]. 崔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35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3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