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模式转换探析
发布时间:2022-02-23 19:36
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前移至基础研究的竞争,因此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专注于探索客观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取向”的基础研究,正在向偏重于国家经济建设目标下的“应用取向”的基础研究转变。在此形势下理解和把握基础研究在性质、方向及内容上的变化,对于丰富我们对基础研究内涵的理解,明晰我国基础研究政策以及基础研究资助工作将会有所裨益。本文详细剖析了从基础研究传统模式到新模式建立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了新模式转换的外在原因及内在根源,并指出了现有新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在功利主义泛滥的今天,有用性变成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这无疑会使由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的纯研究陷入发展的瓶颈期。在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紧密结合的时代,随着科学和技术非线性关系的形成,科学发展更多地依靠应用研究来推动。但是,以追求知识为目标的纯理论科学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仍然是根本的,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唯有两者同时兼顾,科学事业才能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关于科学研究功能及模式转换的研究
1.2.3 基础研究中自由与计划的关系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基础研究传统模式的理论分析
2.1 基础研究概念的由来
2.1.1 “纯科学”思想
2.1.2 从科学家作坊到科学建制
2.1.3 基础研究概念的提出
2.2 基础研究传统模式的建构
2.2.1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离
2.2.2 基础研究必须由政府资助
2.2.3 保障科学的自主
第3章 基础研究的模式转换
3.1 基础研究传统模式的危机
3.1.1 基础研究概念的早期异议
3.1.2 冷战的结束
3.1.3 财政赤字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3.2 基础研究新模式的建构
3.2.1 巴斯德象限
3.2.2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合
3.2.3 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化
3.3 基础研究新旧模式的要素转换分析
3.3.1 战略目标和转换----从军事国防到经济竞争
3.3.2 投资主体转换---从政府投资主体到多投资主体
3.3.3 基础研究效应评估模式转换-----从定性到定量
3.4 模式转换的根源探析
3.4.1 科学工具主义渊源
3.4.2 科学技术一体化
第4章 新模式的局限及我国基础研究的启示
4.1 新模式的局限性
4.1.1 基础研究为生存而战
4.1.2 科学家的自由探索被任务定向的研究所取代
4.1.3 功利目标对基础研究无私利性的弱化
4.2 新模式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启示
4.2.1 谨慎对待基础研究资源分配中注重效用性的倾向
4.2.2 处理好自由探索与目标定向的关系问题
4.2.3 鼓励和发展多元化主体的资助模式
第5章 结论
5.1 有关基础研究模式转换的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不足及拓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基础研究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 李真真. 科学学研究. 2003(04)
[2]科学中的计划和自由[J]. 樊春良. 科学学研究. 2002(01)
[3]论基础研究功能的变化[J]. 李正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4]中国基础研究亮起红灯[J]. 刁艳,艾舒. 时代潮. 1998(11)
[5]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 杨峻,刘亚军. 兰州大学学报. 1998(02)
本文编号:3641220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关于科学研究功能及模式转换的研究
1.2.3 基础研究中自由与计划的关系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基础研究传统模式的理论分析
2.1 基础研究概念的由来
2.1.1 “纯科学”思想
2.1.2 从科学家作坊到科学建制
2.1.3 基础研究概念的提出
2.2 基础研究传统模式的建构
2.2.1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离
2.2.2 基础研究必须由政府资助
2.2.3 保障科学的自主
第3章 基础研究的模式转换
3.1 基础研究传统模式的危机
3.1.1 基础研究概念的早期异议
3.1.2 冷战的结束
3.1.3 财政赤字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3.2 基础研究新模式的建构
3.2.1 巴斯德象限
3.2.2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合
3.2.3 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化
3.3 基础研究新旧模式的要素转换分析
3.3.1 战略目标和转换----从军事国防到经济竞争
3.3.2 投资主体转换---从政府投资主体到多投资主体
3.3.3 基础研究效应评估模式转换-----从定性到定量
3.4 模式转换的根源探析
3.4.1 科学工具主义渊源
3.4.2 科学技术一体化
第4章 新模式的局限及我国基础研究的启示
4.1 新模式的局限性
4.1.1 基础研究为生存而战
4.1.2 科学家的自由探索被任务定向的研究所取代
4.1.3 功利目标对基础研究无私利性的弱化
4.2 新模式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启示
4.2.1 谨慎对待基础研究资源分配中注重效用性的倾向
4.2.2 处理好自由探索与目标定向的关系问题
4.2.3 鼓励和发展多元化主体的资助模式
第5章 结论
5.1 有关基础研究模式转换的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不足及拓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基础研究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 李真真. 科学学研究. 2003(04)
[2]科学中的计划和自由[J]. 樊春良. 科学学研究. 2002(01)
[3]论基础研究功能的变化[J]. 李正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4]中国基础研究亮起红灯[J]. 刁艳,艾舒. 时代潮. 1998(11)
[5]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 杨峻,刘亚军. 兰州大学学报. 1998(02)
本文编号:3641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4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