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问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影响知识高效转移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促进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的有效转移出谋划策 方法:根据参与产、学、研合作各方身份的不同,围绕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别从产(企业)和学研(高校、科研机构)两种角色出发设计了两套问卷,以黑龙江省内参与过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制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两种形式。 结果: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成功的经验包括:①选题符合市场需求,从项目初始立项起就吸引企业的介入,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②建立药品中试车间,架起研究机构与企业产业化大生产之间的桥梁。③高校、科研机构依托医院制剂探索产品疗效。④药企与高校、科研机构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经常开展技术交流,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药企进行知识转移。存在的问题包括: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片面追求项目开发的前沿技术,使得许多课题产业化应用困难,医药企业科研投入低,产学研合作意识不足、缺少前瞻性,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合作资金不足,缺少金融投资机制等等。 建议:1.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的科研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奖励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吸引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2.医药企业加强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提高获取转移知识的意图,提高学习、吸收和消化知识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勇于挑战风险,参加技术创新联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建工作,实现双赢的目标。3.政府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组织、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工作、完善产学研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转化实施效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产学研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产学研 知识转移 医药企业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72;G322;R-01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引言8-18
- 1.1 问题的提出8-10
- 1.2 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10
- 1.3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10-16
- 1.3.1 知识的概念10-11
- 1.3.2 知识的形态11-12
- 1.3.3 知识转移12-13
- 1.3.4 产学研合作13-15
- 1.3.5 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15-16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7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局限性17-18
- 1.5.1 可能的创新点17
- 1.5.2 局限性17-18
- 2. 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18-26
- 2.1 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转移知识的形态18
- 2.1.1 显性知识18
- 2.1.2 隐性知识18
- 2.2 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过程18-19
- 2.3 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渠道19
- 2.3.1 正式渠道19
- 2.3.2 非正式渠道19
- 2.4 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模式19-22
- 2.4.1 知识转让模式20-21
- 2.4.2 技术服务模式21
- 2.4.3 共建平台模式21-22
- 2.5 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2
- 2.6 影响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因素22-26
- 2.6.1 知识的隐性特征23
- 2.6.2 知识源单位23
- 2.6.3 知识接收单位23-24
- 2.6.4 合作双方研究理念24
- 2.6.5 利益分配机制24
- 2.6.6 国家的法律法规24-25
- 2.6.7 合作平台及中介机构25
- 2.6.8 金融管理机制25-26
- 3. 我国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26-28
- 3.1 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26
- 3.2 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配套条件缺乏,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26-27
- 3.3 体制和机制上存在制约因素27-28
- 4. 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情况的实证研究28-40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28-36
- 4.2 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36-40
- 4.2.1 成功的经验36-37
- 4.2.2 存在的问题37-40
- 5. 建议和对策40-44
- 5.1 高校和科研机构层面40-41
- 5.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的科研开发40
- 5.1.2 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奖励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40
- 5.1.3 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吸引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40-41
- 5.2 医药企业层面41-42
- 5.2.1 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提高学习能力41
- 5.2.2 加大研发投入,勇于挑战风险41
- 5.2.3 参加技术创新联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41-42
- 5.2.4 完善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42
- 5.2.5 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建工作,实现双赢的目标42
- 5.3 政府层面42-44
- 5.3.1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组织、吸引社会资金42-43
- 5.3.2 完善产学研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转化实施效率43
- 5.3.3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产学研工作的管理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52-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莉;郑旭;葛继平;;基于小世界网络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活动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3期
2 向大顺;王虎;;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何育静;李艳华;;知识转移理论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J];江苏商论;2008年11期
4 王艳;曾刚;王灏;;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4期
5 吴洁;;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转移的超循环模型及作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4期
6 曾德明;何银芳;彭盾;;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产学研系统中知识转移障碍研究[J];软科学;2009年07期
7 徐国东;郭鹏;于明洁;;产学研合作中的网络能力对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7期
8 许惠英;;英国产学研合作的经验与教训[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11期
9 金凤;;基于知识联盟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0 刁丽琳;朱桂龙;许治;;国外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展望与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绍华;;产学研合作加速产品技术创新——重庆机床集团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和思考[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刘炜;;广东产学研合作与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摘要)[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3 陈震;;专利共有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专利法修改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诸葛镇;;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仝荣才;;师资队伍建设的产学研合作途径[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屈凌波;胡兴旺;曹武军;;经济发展水平与产学研合作途径选择研究[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7 吴承春;秦长平;胡紫玲;;新时期我国产学研工作的现状、趋势和发展思路[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军朋;;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与产学研合作[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9 罗永浩;苏毅;;在产学研结合中推进生物质能发展[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嘉明;李凤;;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法的新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晨光;产学研合作 高校和企业合演“精彩大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兰海侠;产学研合作:确立企业主体地位[N];机电商报;2008年
3 徐娜姿;产学研合作再结硕果[N];宜兴日报;2008年
4 常德市委副书记 曹儒国;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常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小莉;中澳产学研合作交流会[N];常州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严保林;如皋产学研合作渐入佳境[N];南通日报;2008年
7 窦晓竹 王菊瑜;国际产学研合作进入“加速期”[N];江苏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王笑梅;沈阳产学研合作进入佳境[N];辽宁日报;2008年
9 记者 鞠贵芹;高校产学研合作经验交流会举行[N];台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景来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多项[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易加斌;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沟通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段晶晶;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李晓宇;ERP实施中知识转移模式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许强;基于知识转移的母子公司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龙;知识传承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铜安;个体、群体、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王小趁;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知识转移过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4 李丹;体验深度对“企业—顾客”导向型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磊;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吴勇慧;组织内个体层面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丽娜;特许人对特许加盟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9 王磊;基于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常敏;跨国母子公司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