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学历史分期的多维度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1 19:04
技术科学是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中介层次,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之间的基本纽带,是现代工程技术教育的主要学科基础,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技术科学的发展规律问题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学者们学术背景的差异,切入问题的视角不同,对技术科学的范畴理解歧义,因而学术界对技术科学的历史分期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又直接影响着对技术科学规律的深入把握。 为此,本文以刘启华教授主持研究的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科学的范畴界定、历史分期和发展模式研究》为契机,在全面系统地考察、借鉴前人成果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考察、统计分析、抽象概括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手段的有机结合,对技术科学的历史分期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证分析,力求获得可靠的科学结论,从而为深入揭示技术科学的基本运行特征与规律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对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技术科学总体发展时间序列特征曲线和不同层次技术科学发展时间序列特征曲线中统计现象和结果的分析,把文艺复兴以来到统计样本的截止...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前人关于技术科学产生时期的典型观点及其引发的问题
1.2.2 本课题组的已做工作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基本逻辑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从产业结构变迁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2.1 1440-1819年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
2.1.1 英国产业革命的基本线索
2.1.2 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基本手段
2.1.3 技术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2.2 1820-1914年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
2.2.1 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在地域上的扩张推动相关产业向纵深发展
2.2.2 物理学的进步导致动力、电气工业建立
2.2.3 农林畜牧业、医药卫生和管理事业综合利用自然科学,不断加速发展
2.3 1915-1987年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
2.3.1 第三次经济长波的主导产业群不断向纵深发展
2.3.2 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2.3.3 农林畜牧业、医疗卫生和管理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第三章 从基础科学背景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3.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背景
3.1.1 1440-1819年阶段基础科学发展概况
3.1.2 1440-1819年阶段技术学科衍生线索
3.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背景
3.2.1 1820-1914年阶段基础科学发展概况
3.2.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学科衍生线索
3.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背景
3.3.1 1915-1987年阶段基础科学发展概况
3.3.2 1915-1987年阶段技术学科衍生线索
第四章 从工程技术教育演变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4.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工程技术教育背景
4.1.1 工程技术教育主要集中在法国
4.1.2 面向社会需要,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4.1.3 教育内容逐步系统化,自然科学知识开始进入课堂
4.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工程技术教育背景
4.2.1 研究职能在大学里获得确认
4.2.2 建立研究生教育体系
4.2.3 实验室成为教学和科研的成功模式
4.2.4 工程课程、工程系科进入传统大学
4.2.5 新型技术院校成为工程技术教育的主力
4.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工程技术教育背景
4.3.1 工程技术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4.3.2 工程技术教育的科学基础得到加强
4.3.3 “非技术教育”成为工程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4.3.4 各国工程技术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4.3.5 工程技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五章 从相关社会建制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5.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相关社会建制
5.1.1 科学社会建制以非正式、较松散的学术交流机构为主
5.1.2 科学机构的成员较少,影响较小
5.1.3 既关心科学问题,又关心技术问题
5.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相关社会建制
5.2.1 技术科学的社会建制定向明确化、专业化
5.2.2 技术科学社会建制化程度不断提高
5.2.3 工业实验室、国立研究机构初步建立
5.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相关社会建制
5.3.1 工业实验室成为重要的科研部门
5.3.2 科学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事业
5.3.3 科技园区成为联系科技与产业的重要纽带
第六章 结论
6.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基本特征
6.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基本特征
6.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41589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前人关于技术科学产生时期的典型观点及其引发的问题
1.2.2 本课题组的已做工作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基本逻辑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从产业结构变迁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2.1 1440-1819年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
2.1.1 英国产业革命的基本线索
2.1.2 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基本手段
2.1.3 技术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2.2 1820-1914年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
2.2.1 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在地域上的扩张推动相关产业向纵深发展
2.2.2 物理学的进步导致动力、电气工业建立
2.2.3 农林畜牧业、医药卫生和管理事业综合利用自然科学,不断加速发展
2.3 1915-1987年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
2.3.1 第三次经济长波的主导产业群不断向纵深发展
2.3.2 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2.3.3 农林畜牧业、医疗卫生和管理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第三章 从基础科学背景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3.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背景
3.1.1 1440-1819年阶段基础科学发展概况
3.1.2 1440-1819年阶段技术学科衍生线索
3.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背景
3.2.1 1820-1914年阶段基础科学发展概况
3.2.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学科衍生线索
3.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背景
3.3.1 1915-1987年阶段基础科学发展概况
3.3.2 1915-1987年阶段技术学科衍生线索
第四章 从工程技术教育演变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4.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工程技术教育背景
4.1.1 工程技术教育主要集中在法国
4.1.2 面向社会需要,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4.1.3 教育内容逐步系统化,自然科学知识开始进入课堂
4.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工程技术教育背景
4.2.1 研究职能在大学里获得确认
4.2.2 建立研究生教育体系
4.2.3 实验室成为教学和科研的成功模式
4.2.4 工程课程、工程系科进入传统大学
4.2.5 新型技术院校成为工程技术教育的主力
4.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工程技术教育背景
4.3.1 工程技术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4.3.2 工程技术教育的科学基础得到加强
4.3.3 “非技术教育”成为工程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4.3.4 各国工程技术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4.3.5 工程技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五章 从相关社会建制维度考察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5.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相关社会建制
5.1.1 科学社会建制以非正式、较松散的学术交流机构为主
5.1.2 科学机构的成员较少,影响较小
5.1.3 既关心科学问题,又关心技术问题
5.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相关社会建制
5.2.1 技术科学的社会建制定向明确化、专业化
5.2.2 技术科学社会建制化程度不断提高
5.2.3 工业实验室、国立研究机构初步建立
5.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发展的相关社会建制
5.3.1 工业实验室成为重要的科研部门
5.3.2 科学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事业
5.3.3 科技园区成为联系科技与产业的重要纽带
第六章 结论
6.1 1440-1819年阶段技术科学基本特征
6.2 1820-1914年阶段技术科学基本特征
6.3 1915-1987年阶段技术科学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41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84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