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21:02
本文关键词: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
【摘要】: 调查表明,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偏低。这与国内科学传播研究比较落后的现状有一定关系。尽管科学传播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活动日渐活跃,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开展的学术研究。 本文从分析科学传播的概念入手,对科技传播、科学传播、技术传播的种种提法予以区别。人们常常将科学传播等同为专业媒介(科学记者、政府官员、科学家)的传播活动。其实科学传播有很多层面,面向大众的科学传播只是其中一种,它还包括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流、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传播。从传统的科普产生,科学传播的理念经历了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直到今天流行的科学传播提法。在传统科普理念下,公众的理念和设想一度被忽视,然而这一点恰恰影响了他们参与科学传播的活动。所以,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理念中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公众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文章接着分析国内外科学传播研究的主要模型。从约翰·杜兰特的缺失模型、民主模型,到布莱恩·温的内省模型。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试图解析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这三门学科对科学传播的意义。它们对科学传播的影响不可低估。作为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它们为科学传播提供学术资源,展示科学发展的全貌,为科学传播提供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界定科学的本质,使人们关注到科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依赖等等。这些学科不仅为科学传播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且为科学传播的演进指明方向。 站在这个背景下,第三章回到实际的科学传播工作中去,用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理论指导科学传播工作。首先、明确科学传播的目的,其次分析科学传播受众观念的转变,明确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属于公众或受众的范围。最后将着眼点放在科学传播最主要的形式——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上。指出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为科学传播提供了研究与评价的基础,我们希望在这三门学科的指导下,将科学传播做到更好。
【关键词】:科学 科学传播 科学学 公众 大众媒体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06;G30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第一章 科学传播的基本问题概述12-22
-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概念12-14
-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演进14-18
- 第三节 科学传播的层面18-19
- 第四节 科学传播的模型19-22
- 第二章 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22-42
- 引言: 从科学大战谈开去22
- 第一节 科学史——科学传播的基石22-27
- 第二节 科学哲学——科学传播的导航灯27-37
- 第三节 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存在的环境37-42
- 第三章 再论科学传播42-49
-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目的42-43
-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受众研究43-45
- 第三节 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45-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健;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文华;科学家套娃的科学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林小丰;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科学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
,
本文编号:511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51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