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5:14

  本文关键词: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成果 评奖过程 扎根理论


【摘要】:科技成果评奖是科技成果奖励的前提和基础,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科技成果奖励的目的和意义,同时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的设计有利于我国科技奖励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奖励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我国科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阐述了我国科技成果评奖制度、机构设置和奖励情况的现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本文通过Nvivo8.0软件对三个典型性案例进行编码分析、矩阵分析和模型构造分析,从而探讨了各概念类属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归纳出了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中问题及成因即专家信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申报者的跑奖行为;科技项目鉴定机制不健全导致申报者的包装行为;评奖信息的不公开导致社会监督乏力;推荐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申报者利益的争夺;评奖总量多、周期短导致科技工作者的急功近利;评奖依据的不科学导致专家评奖的偏见;申报者对奖励的过分追求导致奖励氛围的异化。本文从科技成果评奖的机制角度出发,提出了项目鉴定机制、专家决策机制、信息公开机制、过程监督机制、专家信息管理机制和后评价机制;从科技成果评奖的管理角度,提出了实施评奖专家流动管理制度、加强对第三方评奖鉴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评奖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处理;从科技成果评奖的环境角度提出了调整授奖的周期和数量、建立评奖专家财产公示制度、调整推荐主体结构和塑造良好的评奖氛围等。最后基于评奖机制、评奖管理和评奖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科技成果评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 评奖过程 扎根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选题的背景11
  • 1.1.2 选题的目的11-12
  • 1.1.3 选题的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15
  • 1.2.1 关于科技成果评审者的研究13
  • 1.2.2 关于科技成果评奖内容的研究13-14
  • 1.2.3 关于科技成果评奖方法的研究14-15
  • 1.2.4 关于科技成果评奖制度的研究15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15-16
  • 1.3.1 访谈法15
  • 1.3.2 案例分析法15-16
  • 1.3.3 Nvivo8.0软件分析法16
  • 1.4 论文创新点16-17
  • 1.4.1 提出建立科技成果奖励获奖项目后评价机制的建议16
  • 1.4.2 提出加强对“第三方”项目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管理建议16
  • 1.4.3 提出评奖专家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16
  • 1.4.4 运用Nvivo8.0软件研究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16-17
  • 第2章 我国科技成果评奖概述及理论基础17-27
  • 2.1 相关概念界定17-18
  • 2.1.1 科技成果17
  • 2.1.2 科技成果奖励17-18
  • 2.1.3 科技成果评奖18
  • 2.1.4 科技成果评奖过程18
  • 2.2 我国科技成果评奖概况18-24
  • 2.2.1 科技成果评奖的制度发展18-19
  • 2.2.2 科技成果评奖的机构设置19-21
  • 2.2.3 科技成果评奖的奖项情况21-22
  • 2.2.4 科技成果评奖的具体过程22-24
  • 2.3 理论依据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24-27
  • 2.3.1 扎根理论24-25
  • 2.3.2 扎根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25-27
  • 第3章 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的扎根理论分析27-43
  • 3.1 研究设计27-28
  • 3.1.1 研究案例27
  • 3.1.2 研究工具27-28
  • 3.2 案例编码28-30
  • 3.2.1 开放式编码28-29
  • 3.2.2 主轴编码29
  • 3.2.3 选择编码29-30
  • 3.3 编码结果分析30-37
  • 3.3.1 科技成果评奖过程主要类别分析30-33
  • 3.3.2 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类别影响分析33-35
  • 3.3.3 科技成果评奖过程模型构造分析35-37
  • 3.4 科技成果评奖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37-43
  • 3.4.1 专家信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申报者的跑奖行为37
  • 3.4.2 科技项目鉴定机制不健全导致申报者的包装行为37-38
  • 3.4.3 评奖信息的不公开导致社会监督乏力38-39
  • 3.4.4 推荐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申报者利益的恶性争夺39
  • 3.4.5 评奖总量多周期短导致科技工作者的急功近利39-40
  • 3.4.6 评奖依据的不科学导致专家评奖的偏见40-41
  • 3.4.7 申报者对奖励的过分追求导致奖励氛围的异化41-43
  • 第4章 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的建议43-51
  • 4.1 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评奖机制43-46
  • 4.1.1 严格的科技项目鉴定机制43-44
  • 4.1.2 严密的专家信息管理机制44
  • 4.1.3 科学的评奖专家决策机制44-45
  • 4.1.4 透明的评奖信息公开机制45
  • 4.1.5 健全的评奖过程监督机制45-46
  • 4.1.6 有效的获奖项目后评价机制46
  • 4.2 加强我国科技成果评奖管理46-48
  • 4.2.1 积极吸取国外优秀的专家形成动态的评奖专家流动管理制度46
  • 4.2.2 加强对科技成果奖励“第三方”评奖鉴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46-47
  • 4.2.3 提高科技成果评奖中的腐败成本遏制不良的腐败行为47-48
  • 4.3 优化我国科技成果评奖环境48-51
  • 4.3.1 调整授奖的周期和数量增强科技成果评奖的有效激励48
  • 4.3.2 建立评奖专家财产公示制度保障评奖专家的客观性和独立性48
  • 4.3.3 调整科技奖励推荐主体结构保证推荐工作富有成效48-49
  • 4.3.4 积极引导科技成果评奖的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奖励氛围49-51
  • 第5章 结论51-55
  • 5.1 研究结论51-53
  • 5.2 研究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60
  • 作者简介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满天飞;;文学界:情迷诺贝尔[J];厦门航空;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文学奖怎样体现影响力?[N];文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汪仲启;一个学术评奖的梦想与“野心”[N];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通讯员  甘仁;“全程网络评审”彰显公开透明[N];中国人事报;2006年

4 禾刀;饱含人文气息的文化大奖才能造就公信力[N];中国审计报;2012年

5 颜妍;文学,类型不该成个筐[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刘燕;入围作品代表东莞文学最高水平[N];东莞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彦龙;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科技成果评奖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2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552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