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13:00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学研结合 技术创新 协同机制 协同度评价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中心主题和主旋律。其中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要求相比,受合作各方定位不同、目标差异等因素影响,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学术界也就此问题从强化产学研多方合作创新效率的角度就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就如何激发产学研各方合作动力、构建有效合作路径并形成稳定的知识创新与对接等问题还缺乏系统研究,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的评价尚未形成有效体系。据此,本文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问题进行研究。 论文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对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述评的基础上,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过程划分为酝酿期、接洽期和运行期三个阶段,依据协同创新行为内嵌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的特点,系统提出了包括相对应的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在内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首先,研究从协同学视角运用序参量、控制参量及自组织原理分析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及其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运用协同学的绝热消去法、伺服原理和系统演化方程研究了内外部动力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其次,从知识产权归属的视角以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为基础,结合路径协同的特性构建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模型,进而运用纳什均衡模型对路径形成模型进行解析,得到了合作创新系统的协同路径选择与路径演进机制。接下来,研究从仿生学的视角以知识发酵模型为基础,结合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的特性,构建了知识创造协同模型和知识对接协同模型,并据此对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论文从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三个维度构建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根据指标体系和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一实际项目的技术创新协同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合作创新项目协同度为“较好”,并就该项目组提升协同创新效率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技术创新 协同机制 协同度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11;F124.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9-10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0-14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14-26
  • 2.1 概念界定14-15
  • 2.1.1 产学研结合14
  • 2.1.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14-15
  • 2.1.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15
  • 2.2 基础理论15-20
  • 2.2.1 合作创新理论15-16
  • 2.2.2 三重螺旋理论16-18
  • 2.2.3 协同论18-19
  • 2.2.4 知识发酵理论19-20
  • 2.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20-25
  • 2.3.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研究20-22
  • 2.3.2 跨组织协同机制的研究22-23
  • 2.3.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的研究23-25
  • 2.4 文献评述小结与研究启示25-26
  • 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26-34
  • 3.1 理论起点——合作协同行为内嵌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全过程26-28
  • 3.2 实现目标——解决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冲突问题28-30
  • 3.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提出30-33
  • 3.3.1 动力协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助推器30-31
  • 3.3.2 路径协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耦合器31-32
  • 3.3.3 知识管理协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创造器32
  • 3.3.4 协同度评价——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测量仪32-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4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动力协同34-46
  • 4.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动力34-38
  • 4.1.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自组织特征34
  • 4.1.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34-36
  • 4.1.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36-38
  • 4.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动力驱动38-45
  • 4.2.1 合作创新能力的支配与驱动38-41
  • 4.2.2 内外部动力的协同驱动41-45
  • 4.3 本章小结45-46
  • 5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协同46-58
  • 5.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路径协同机理46-47
  • 5.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47-51
  • 5.2.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导向47-49
  • 5.2.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形成模型49-51
  • 5.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51-57
  • 5.3.1 路径选择的纳什均衡模型52-53
  • 5.3.2 路径选择的纳什均衡解53-55
  • 5.3.3 路径选择与路径演进55-57
  • 5.4 本章小结57-58
  • 6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协同58-68
  • 6.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创造与对接58-59
  • 6.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创造协同59-64
  • 6.2.1 知识创造协同模型构建59-61
  • 6.2.2 知识创造协同机理61-64
  • 6.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知识对接协同64-66
  • 6.3.1 知识对接协同模型构建64-65
  • 6.3.2 知识对接协同机理65-66
  • 6.4 本章小结66-68
  • 7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68-90
  • 7.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维度68-69
  • 7.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69-72
  • 7.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69-70
  • 7.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70
  • 7.2.3 评价指标的含义70-72
  • 7.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方法72-75
  • 7.4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75-81
  • 7.5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以“啤酒废酵母抽提新技术研发”项目为例81-89
  • 7.5.1 案例调研与分析81-84
  • 7.5.2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84-88
  • 7.5.3 基于结果分析的对策建议88-89
  • 7.6 本章小结89-90
  • 8 总结90-94
  • 8.1 研究结论90-91
  • 8.2 创新点91-92
  • 8.3 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展望92-94
  • 8.3.1 研究局限性92
  • 8.3.2 研究展望92-94
  • 参考文献94-102
  • 附录一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表102-106
  • 附录二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问卷调查表106-10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的课题109-112
  • 致谢112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琦;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李承宏;基于组织知识获取和创新的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詹爱岚;标准战略导向的通信产业创新协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叶伟巍;产学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谢祥;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伟;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行为与微观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王慧军;企业间合作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赵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0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650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