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锚定效应的科技馆展览教育知识转移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锚定效应的科技馆展览教育知识转移对策研究
【摘要】:作为国立科技馆,中国科技馆的常规观众与非常规观众呈季节性的交替增长。随着受众背景的日趋复杂性,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馆展品展项的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沉锚理论,利用经验分析法判断出影响知识粘性的影响因素,明确现阶段具有优先级别的锚定点,并进一步分析、设计易于受众接受的第一信息,设定锚定点。结果显示:展品展项的更新速度并不应成为影响知识粘性的首要因素,软性因素占据重要地位。辅导内容与受众的相关性是应优先设计的锚定点,其中主要包括辅导内容与受众知识背景、兴趣点、生活等因素的相关性。由此得出结论:为了促进展品展项知识转移,实现受众沉锚,辅导的第一信息应以展品与受众生活的关联度、展品的趣味性,或展品知识情景带入性、故事性为主,明确形成"此展品与我的生活有关"、"此展品会十分有趣"、或"此展品有故事"的第一印象,操作方面主要可以通过使用文化术语代替机械的科学术语、辅导时融入科学发生的宏观社会背景和历史性机遇等方式实现,提升现有展品展项的知识转移效果。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馆;
【关键词】: 知识粘性 第一印象 锚定效应 相关性
【分类号】:G322.2
【正文快照】: 科学技术馆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常年面对大量的参观者,在信息学的视阈下,科技馆与观众的这种互动可以理解为通过展品展项与辅导不断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根据不完全统计和经验分析,中国科技馆主展厅观众的平均参观时间大约集中于3~5小时,均分至现阶段主展厅的900余件展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洁;;浅论传播新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6期
2 陈玲;;科学创意与跨文化交流[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3期
3 罗德燕;李奎;陈蓉;胡芳;;博物馆开展系列亲子科普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J];科普研究;2012年02期
4 刘婧;;技术风险认知影响因素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5 胡世华;信息时代的数学[J];数学进展;1988年01期
6 张国峥;赵嵩正;王娟茹;;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柴盈;何自力;;刍议现代经济学的理性假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东建;刘俐莉;;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燕道成;“新闻需要”“新闻需求”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戴永芳;;书法网络传播的价值取向探讨[J];书画世界;2008年06期
8 李娟;;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应有的文学品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赵禄;贾克敏;;论电视文化的传播价值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刘红军;;浅谈手机微博的亲和力传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兵;;休闲消费与媒介功能的调适——兼议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赵毅;;信息化与学术期刊编辑的“把关”行为[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3 党跃武;;从知识交流到知识管理——新知识交流论纲[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殷晓蓉;;网络传播与中国传播学面临的三大难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5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仇学英;;农民发展创新的传播原动力——贵阳市乌当区用科技文化传播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实现农户和农村社区变迁的分析框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江庭谊;知识管理、企业文化与组织效能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杜文静;反基础公理的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广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决策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华菁;以提升绩效为目标的军队科研机构现代信息管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梅;姜洋;杜政委;卢青伟;;知识管理过程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卫武;刘明霞;;不同主体层次中组织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徐彪;张骁;;组织知识、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创新绩效[J];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4 鲍荣龙;何滨海;;青少年科普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5 许强,郑胜华;母子公司的知识转移关系和管理权分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4期
6 关涛;薛求知;秦一琼;;基于知识嵌入性的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管理——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年01期
7 廖飞;施丽芳;茅宁;丁德明;;竞争优势感知、个人声誉激励与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以知识的隐性程度为调节变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01期
8 乌尔里希·贝克,郗卫东;风险社会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4期
9 金辉;;内、外生激励因素与员工知识共享:挤出与挤入效应[J];管理科学;2013年03期
10 胡世华;信息时代的数学[J];数学进展;1988年01期
,本文编号:676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67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