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23:36

  本文关键词: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社会控制 政府 企业 公众 博弈论


【摘要】:技术的产生增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力量,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方式,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及人类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研究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本文从技术社会控制的基本内涵着手,开创性地运用博弈论对技术的社会控制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利用博弈论研究技术社会控制问题,是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于博弈理论,本文就所研究的技术社会控制的主体进行了界定,并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各主体的博弈行为策略。在此分析基础上,以不完全信息和理性博弈为前提假设,建立了由企业、政府、公众参与的三方非合作博弈模型以及合作博弈模型,重点研究了技术社会控制的一般规律。非合作博弈模型中,通过对收益函数以及博弈策略选取概率均衡解的计算,获得了博弈策略选取概率与收益函数取值之间的函数式。利用微积分学中的导数理论,分析了博弈策略选择概率与收益函数取值之间的影响关系。合作博弈模型中,企业、政府、公众三方博弈被划分为五种联盟情况。博弈结果受到联盟总收益函数以及联盟内部收益函数分配情况的影响。给出了合作博弈模型大联盟占优、二体和单体联盟占优以及单体联盟占优情况的收益函数关系条件,得到了博弈初始状态以及有效协议、可信承诺在技术社会控制合作博弈中对博弈结果的影响情况。 通过对技术社会控制非合作博弈模型以及合作博弈模型的结论分析,本文得到了通过控制博弈模式以及博弈收益来改进和完善技术社会控制的有益启示。进而针对我国技术社会控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努力减少技术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扼制不良技术或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的目的,推动技术的良性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技术社会控制 政府 企业 公众 博弈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附表索引10-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技术的社会控制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12-15
  • 1.2.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12-13
  • 1.2.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13-15
  • 1.3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15-16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15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第2章 技术的社会控制及博弈论基础理论概述16-22
  • 2.1 技术的社会控制基本内涵16-18
  • 2.1.1 技术社会控制的界定16-17
  • 2.1.2 技术社会控制的特征17-18
  • 2.2 博弈论概述18-22
  • 2.2.1 博弈论的含义与要素18-20
  • 2.2.2 博弈论的分类20-22
  • 第3章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主体间策略行为分析22-30
  • 3.1 技术的社会控制主体界定22-24
  • 3.1.1 企业主体的界定22-23
  • 3.1.2 政府主体的界定23
  • 3.1.3 公众主体的界定23-24
  • 3.2 技术的社会控制主体间博弈策略行为分析24-30
  • 3.2.1 企业行为目标与策略分析24-27
  • 3.2.2 政府行为目标与策略分析27-28
  • 3.2.3 公众行为目标与策略分析28-30
  • 第4章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建模分析30-45
  • 4.1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建模简析30-31
  • 4.1.1 技术的社会活动博弈行为抽象30
  • 4.1.2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要素概括30-31
  • 4.2 非合作博弈假设下的博弈模型31-38
  • 4.2.1 博弈假设32
  • 4.2.2 规则化博弈概率模型的导出32-33
  • 4.2.3 等概率混合策略法求解博弈模型33-35
  • 4.2.4 博弈模型参数相关性分析及结论35-38
  • 4.3 合作博弈假设下的博弈模型38-45
  • 4.3.1 博弈假设39
  • 4.3.2 联盟形式博弈模型的建立39-40
  • 4.3.3 考虑旁支付的博弈模型求解40-43
  • 4.3.4 博弈模型结果稳定性分析及结论43-45
  • 第5章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分析启示45-60
  • 5.1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分析理论启示45-47
  • 5.1.1 加大对主体奖惩力度是技术社会控制的内在动力45-46
  • 5.1.2 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必然要求46
  • 5.1.3 健全新技术的审查机制是技术社会控制必然趋势46-47
  • 5.1.4 建立主体间互信机制是技术社会控制的完善标志47
  • 5.1.5 强化意识、遵循原则、完善体系是技术社会控制的主线47
  • 5.2 我国技术社会控制面临的困境47-50
  • 5.3 技术的社会控制博弈分析现实建议50-60
  • 5.3.1 强化控制观念的意识渗透50-54
  • 5.3.2 遵循技术的社会控制原则54-55
  • 5.3.3 完善宏观层面的体系建设55-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建;陈凡;;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任燕;安玉发;多喜亮;;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变与策略选择——基于北京市场的案例调研[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3 李本庆;丁越兰;;环境污染与规制的博弈论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毅;;二人博弈·三人博弈·一人博弈——不确定性世界的合作可能[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5 巨乃岐;关于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6 薛桂波;;基因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社会控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7 甄凌;技术的社会控制对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1期

8 艾军;技术与社会控制[J];社科纵横;1996年05期

9 蒙肖莲,杜宽旗,蔡淑琴;环境政策问题分析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磊;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3 刘录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冯军;技术负效应及其控制整合的探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本文编号:72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2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