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现状述评
本文关键词:我国青少年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现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述评
【摘要】:通过对我国历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参赛项目的数量、类别、学科、地区以及获奖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项目数量稳定、工程学科项目数量最多、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参赛项目数量最多。获奖项目的平均比例为47%。获奖项目数量在2013年后有大幅度下降。计算机、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动物学等学科获奖比例较高。我国的参赛项目和获奖项目呈现明显的"点"式分布。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了培养和提升我国学生开展独立研究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建议对策。
【作者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述评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李秀菊刘晟笪文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rnational scienceand engineering fair,简称ISEF),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面向初三至高三(9~12年级)学生的研究项目类科学竞赛。每年有来自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选手参加此项赛事[1]。我国自2000年开始组织学生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颖之;;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前沿图景——透视美国K-12科学教育的新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2 王善迈;袁连生;田志磊;张雪;;我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丙成;陈如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2 任宝华;;基于课堂观察的中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12期
3 陈宏;;普通高校函授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周苑;;中国教育发展指数重构与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人口与社会;2014年02期
5 唐小为;王唯真;;整合STEM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J];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6 杨建超;孙玉丽;;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5期
7 孙志毅;陈儒;;教育财政投入与城镇化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5年01期
8 朱茂勇;刘小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年08期
9 叶平枝;张彩云;;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10 吴颖;吴畏;;工程技术教育: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中的新元素[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丹;科学实践理念下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赵立;中国与南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3 陈宣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发展评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高小童;中美科学教育理念与实践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徐燕;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翟爽;高中物理核心知识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振助;;国际教育指标及统计的比较与借鉴[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2 李海燕;刘晖;;教育指标体系:国际比较与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3 谈松华,袁本涛;教育现代化衡量指标问题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袁桂林;秦玉友;;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中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9期
5 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6 武夷山;美国制订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科学教育标准[J];中国科技论坛;1995年02期
7 楚江亭;关于构建我国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春玲;鲁江;姚学清;;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参赛项目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参赛项目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6期
2 ;“全国人居”进入参赛资料准备阶段[J];房地产导刊;200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希林;;奥运会举办国参赛项目得金优势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陶荣邋阮莉珠;发明创造孕育创新人才[N];上海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纪爱玲;第四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即将颁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田慕青;奥运将对体育产生巨大影响[N];中国体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我省优秀发明创造奖在昆颁奖[N];云南科技报;2006年
5 本通;我市运动员夺得一金二铜[N];朔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 俞永均 通讯员 李贤珍;23个参赛项目成功融资3.4亿元[N];宁波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李武英;可持续是全人类的责任[N];建筑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陈奕s,
本文编号:733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3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