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14:11

  本文关键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财政科技投入 绩效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DEA)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科技上的重大进步都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可以将经济从衰退带入繁荣。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①。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建国至今,从东方红卫星到神州系列飞船,无不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科技投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逐步转向了“基础研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型、前瞻性作用的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方面。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家还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市场的角度鼓励科技创新。 与此同时,国家科技运行体制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动,大量研究与开发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高校也纷纷以校内资源为依托设立了科技型企业。用于上述部门的财政科技资金已经从直接的简单拨付发展为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如何用好财政科技资金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对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提升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公共财政的逐步完善,必然要求财政支出的阳光化、透明化,同时要求对财政支出进行考核、评价。2009年财政部颁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正体现了政府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有着强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求。就财政科技投入而言,同样存在这种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从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入手,了解我国科技投入的概况,进而分析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活动的产出分析我国科技活动的特点,为下一步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理清背景基础。 之后,本文从绩效评价开始,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概念、方法、原则一一阐述,进而结合财政科技投入的特点试图建立分层次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并对本文拟采用的DEA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述评和分析。 最后,本文使用DEA方法分别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作出绩效评价。 具体来看,财政科技投入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具有明显的部门特征,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高等学校和研究与开发机构,而用于企业的较少。此外,财政科技投入用于企业的部分表现出一定的产业倾向,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占据了财政科技投入的半壁江山。 结合科技活动的产出来看,高等学校生产了绝大部分论文专著,研究与开发机构相对侧重于专利,企业产出基本上以专利的形式予以体现。 考虑到财政科技投入及科技活动的部门特征,本文认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特别是分执行部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需要考虑到这种部门特征;进而认为从执行部门的角度来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至少可以分为两层,即宏观层面上的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微观层面上的部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另外,从学界的研究来看,近些年来,不管是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很多,很多方法也被采纳和应用。但是丰富的研究不管是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上均无统一的标准,或者说尚未形成一个体系。可以说,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所具有的部门特征。 结合已有研究与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现实,本文认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目的,其次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评价对象(高等学校、研究语开发机构、企业)所从事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相应财政科技投入的目的,即设计指标体系必须考虑财政科技投入部门特征。 进行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首先是确定评价对象,这一环节之后,需要进一步将绩效按要素分类,考虑财政科技投入多方面的影响。因为即便是同一执行部门,也可能从事不同性质的科技活动,产出的类型也比较丰富,这一点在研究与开发机构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确定评价对象和绩效的要素层之后,根据绩效评价的特点需要进一步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关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研究很多,但缺乏可比性,本文认为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尚未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予以分类,无法形成一个系统。因此,本文试图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作出初步的分类,这样就可能更加明确评价目的。 就评价方法而言,目前所采用的方法较多,主要可以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实际评价中两种方法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定性方法是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失误性质为目的的社会调查研究,比较常用的有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逻辑框架法、成功度评价法。与定性方法相比,定量方法较多,如平衡记分卡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EA)。 现有研究中利用DEA方法的研究较多,相比较而言,DEA模型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最主要表现在无需设定指标权数,对样本容量的要求也较低。 通过DEA进行绩效评价虽然无需设定指标权数,但将若干要素指标同时纳入同一DEA模型所得到的结果难以令人信服,有效单元也缺乏可比性。本文将指标体系中的各要素层分开选择相同的投入要素、不同的产出要素就绩效某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和综合评价的结果对比,试图更准确的描述问题。 在此基础上利用普遍使用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取“国家财政科技拨款”、“RD人员全时当量”、“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科技论文”、“科技成果登记数”、“专利申请数”、“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共计7个指标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直接产出、经济效益两个要素的绩效以及综合效率分别做出了评价。 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在使用DEA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还对上述两个要素的绩效分别作出了评价。从所得到的结果来看,综合评价与分要素层评价所得到的结论有一定差异,本文认为这种差异体现了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层次性。而分要素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这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需要构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体系,以便清晰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目的。 当然,本文也仅仅从一两个角度分析了财政科计投入绩效评价体系,自认为算是构建我国财政科技绩效评价体系的一个尝试,但限于时间和本人的学术水平,仅仅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做了简单的分类,距离构建分层次、分对象绩效评价体系尚远。因此在进行局部评价时忽略一些因素也在所难免,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 绩效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DEA)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812.4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3
  • 1.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文献综述14-19
  • 1.2.1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14-15
  • 1.2.2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方法15-17
  • 1.2.3 基于DEA方法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7-18
  • 1.2.4 其他相关的研究18-19
  •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19-20
  • 1.4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20-21
  • 1.5 创新与不足21-22
  • 2.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概述22-33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2-24
  • 2.1.1 科技活动及其投入22-23
  • 2.1.2 财政科技投入23-24
  • 2.2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政策24-26
  • 2.2.1 总体支持政策24
  • 2.2.2 直接投入政策24-25
  • 2.2.3 间接投入政策25-26
  • 2.3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规模与结构26-29
  • 2.3.1 我国科技投入的规模26-27
  • 2.3.2 我国科技投入的资金分布27-28
  • 2.3.3 分对象的财政科技投入28-29
  • 2.4 我国科技产出特点29-33
  • 2.4.1 科技产出数量快速、明显上升29
  • 2.4.2 基础研究仍以高校为主29-30
  • 2.4.3 研究与开发机构特点不够清晰30-31
  • 2.4.4 企业成为科技产出的主体31-32
  • 2.4.5 科技产出具有明显的部门特征32-33
  • 3.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33-46
  • 3.1 绩效评价的一般理论33-35
  • 3.1.1 绩效评价的概念33-34
  • 3.1.2 绩效评价的要素34
  • 3.1.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含义34-35
  • 3.2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35-41
  • 3.2.1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35-36
  • 3.2.2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36-37
  • 3.2.3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特点37-38
  • 3.2.4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方法38-39
  • 3.2.5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分类39-41
  • 3.4 DEA分析41-46
  • 3.4.1 DEA的基本理论41-43
  • 3.4.2 DEA方法应用的一般步骤43-45
  • 3.4.3 DEA模型的局限性45-46
  • 4. 基于DEA方法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46-56
  • 4.1 评价目的及决策单元的选择46-47
  • 4.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47-50
  • 4.2.1 构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7-49
  • 4.2.2 修正评价指标体系(投入指标的敏感性分析)49-50
  • 4.3 直接产出绩效评价50-52
  • 4.4 经济效益绩效评价52-54
  • 4.5 综合效益评价54-56
  • 5 基于DEA方法的企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以高技术产业为例56-71
  • 5.1 高技术产业财政科技投入分析56-62
  • 5.1.1 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分布56-57
  • 5.1.2 高技术产业财政科技资金分布57-59
  • 5.1.3 高技术产业财政科技投入强度分析59-62
  • 5.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62-64
  • 5.3 分要素进行评价64-69
  • 5.3.1 科技成果64-65
  • 5.3.2 经济效益65-66
  • 5.3.3 带动效应66-67
  • 5.3.4 可持续影响67-69
  • 5.4 综合效益评价69-71
  • 6 结论与展望71-73
  • 6.1 结论71-72
  • 6.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7
  • 后记77-78
  • 致谢78-80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州大学课题组;胡兴旺;;区域性财政科技投入及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21期

2 徐晓雯;闵凡萍;;山东省自主创新财政投入及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10年02期

3 石英华;;提升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08期

4 解维敏;唐清泉;陆姗姗;;政府R&D资助,企业R&D支出与自主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5 孟卫东;杨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财税政策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6 王克强;刘红梅;陈玲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06年05期

7 卜伟;王稼琼;;我国R&D税收激励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8 张毕西;欧江艳;方慧;;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9 王思薇;安树伟;;西部大开发科技政策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10 杜文献;吴林海;;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的诱导效应——基于1991~2004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745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45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6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