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试论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09-01 06:34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 创造力 培养


【摘要】: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决定了科技创造和创新的水平,科技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进行创新活动,产生创新成果,因此研究科技人员创造力的思维特点,探索提高科技人员的创造力的规律性,对提高我国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造力的科技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与创新是两个容易混用的概念,但从理论上说这两个词有本质的区别,并且又都与创造力有直接的关系。创造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创造就难有创新,创新是创造成果的扩展和延续。创造力是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在探索未知世界、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多种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构成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的创造潜力、创造意识、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环境。人的创造潜力既有先天因素,也与后天的培养教育与环境激励密切相关,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学校或社会实践的培养教育而得到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原始性创新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而原始性创新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与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教育的观念落后,科技创造的内动力不足,外动力不完善有关。我们只有学习和吸收国外创造力培养和开发的经验,转变我国科技人员的思维方式,改革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改善科技创造的社会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 创造力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3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8
  •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水平8-10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研究的重点10-12
  • 2 科技创造与创造力12-22
  • 2.1 创造和创新的联系与区别12-16
  • 2.1.1 创造的产生与演变12-15
  • 2.1.2 创造与创新的关系15-16
  • 2.2 创造力的含义16-20
  • 2.3 人脑与创造力的构成因素20-22
  • 3 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22-30
  • 3.1 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的成就22-26
  • 3.1.1 建立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科技人员队伍22-23
  • 3.1.2 科技创造与创造力理论研究与培养教育有了一定进展23-24
  • 3.1.3 社会政策激励机制与创新环境初步形成24-26
  • 3.2 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26-30
  • 3.2.1 培养教育的观念陈旧26-27
  • 3.2.2 培养教育的体制不健全27-28
  • 3.2.3 培养教育的内容落后28-29
  • 3.2.4 科技创造政策与创新环境不完善29-30
  • 4 国外的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研究的经验与启示30-34
  • 4.1 创造力培养的开发研究30-32
  • 4.2 创造力培养的教育研究32
  • 4.3 创造力培养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研究32-34
  • 5 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对策34-48
  • 5.1 我国科技人员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变34-36
  • 5.1.1 由传统整体综合思维转向现代整体综合思维34
  • 5.1.2 由压抑个性的内求于心理的思维转向与外求于物理并重的思维34-35
  • 5.1.3 由禁锢个性自由的和谐思维转向在矛盾分析中求和谐的思维35-36
  • 5.2 改革科技人员创造力培养的教育体系36-40
  • 5.2.1 “钱学森之问”的启示36-38
  • 5.2.2 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改革38-40
  • 5.3 加强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开发与训练40-44
  • 5.3.1 科学发现方法40-41
  • 5.3.2 技术发明方法41-42
  • 5.3.3 创造技法42-44
  • 5.4 改善科技创造的社会环境44-48
  • 5.4.1 文化环境44-45
  • 5.4.2 人际环境45
  • 5.4.3 政治环境45-46
  • 5.4.4 政策环境46-48
  • 6 结语48-50
  • 致谢50-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张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J];科学学研究;1984年03期

2 王川东;转移比突破还重要 综合就是创造——我国医学科技发展战略之管见[J];中国医院管理;1984年08期

3 刘家栋;;科技企业家的“苗圃”——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7年04期

4 杨文忠;;对我国地震科技专业队伍现状的初步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9期

5 ;辽宁省派科技人员担任副县长[J];老区建设;1988年04期

6 白逸;浅谈独立科研机构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1990年03期

7 ;文摘[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1年01期

8 刘正安;;地学科技人员的良师益友——《国外铀金地质》[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2年04期

9 ;会讯[J];河南科技;1993年05期

10 刘云;大力推行提成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J];中国科技论坛;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松生;高崴;;大连市企业科技人员科学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武全有;;科技人员情况调查与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范抒;吕智杰;;科技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李霓;;高科技产业化与科技人员向经营管理者转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关于704所女科技人员成长成才环境的调研[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6 韩稳;张景焕;;初中生创造力发展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旭东;;关于我省科技人员对学会活动需求的分析[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立生;;关于在科技人员中加强创造力开发研究的几点看法[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王树和;;建立促进科技人员全面发展的思想工作机制[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10 胡雪梅;仇文江;巴雅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峰;南江县科技人员田间显身手[N];巴中日报;2007年

2 史秋梅;龙兴公司人才兴企“三真”显灵[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通讯员 惠忠;嘉定民营技术密集区成为科技人员创业“摇篮”[N];东方城乡报;2006年

4 记者  马波;云南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住房不愁[N];科技日报;2006年

5 白续宏邋杨巨斌;太谷春耕农民不离“市场弦”[N];山西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新龙邋通讯员 孙击翔 陈革;二十名青年才俊获科技奖[N];湖北日报;2008年

7 刘乃文邋杨楠;一讲一比 增效上亿[N];宝鸡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杨冰 谢波;此时他们离航天员“最近”[N];科技日报;2005年

9 祖春玲;省最高科技奖“名花”有主[N];安徽经济报;2006年

10 实习记者 冯骏 通讯员 乔同勋 韩海涛;奖励制度推动兵团科技进步[N];兵团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佳;论学校制度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任枫;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科研绩效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达米楼;创造性因素的研究对艺术教育的启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喻自觉;科技人员绩效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袁建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人力资本增值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孔玉生;科技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张雄林;知识集聚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科技人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扈广法;SPCI科技人员绩效考评及激励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汤睿;济钢科技人员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吴笑;关于在我国高科技企业科技人员中实施自助式薪酬方案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许路;人格理论认识和军校科技人员的人格测试分析与管理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6 王德刚;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敏;KSM公司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杨学军;航天XX企业绩效考核与激励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裴云峰;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因子体系的构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王侃如;正昊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70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70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