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RT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政策设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GERT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政策设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 生命周期 GERT网络 政策建议
【摘要】: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间的竞争,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资本,,对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都起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创新型科技人才视为本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国颁布众多人才政策来扶持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但是大多数政策收效甚微。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才成长中的不可预见性较大,另一方面,许多政策也没有把握住人才成长的最佳时机。在这种背景下,把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培育政策进入的最佳时机,进行培育政策措施方面的研究就愈加显得迫切与重要。 本文首先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入手,回顾已有文献梳理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政策及人才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同时归纳英国、日本、美国的人才培育经验,认为发达国家主要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投入,财税金融政策,以及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创新型科技人才进行扶持。其次,整理和归纳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特征并且分析人才成长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价值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为依据划分人才成长的生命周期,分析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曲线成长规律,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产出贡献与人才培育时间、成长概率成正比,与培育风险成反比。然后,从人才培育时间、成长概率、培育风险等三个方面实证分析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按照“萌发期-发展期-稳定期”的流程构建人才成长GERT网络,处理教育部提供数据并代入网络,获得成长概率、培育周期、培育风险等方面的统计特征值,认为在现阶段自然生长环境中的拔尖类创新型科技人才成才率低、培育周期长、培育风险大,不利于创新产出贡献的提高与人才的成长。最后,依据人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扶持政策进入时机的模拟。通过改变人才成长GERT网络流程间的传递参数值,确定成长概率、培育周期、培育风险等人才成长各方面优化的最佳时机:萌发期以提高培育成功率为目的,发展期以缩短培育周期为核心,稳定期以降低培育风险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之上,依据仿真结论提出适宜人才成长各阶段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人才 生命周期 GERT网络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图表清单9-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现状与综述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4-17
- 1.3.1 研究目标14
- 1.3.2 技术路线图14-15
- 1.3.3 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及其典型发达国家培育经验17-32
- 2.1 创新型科技人才概述17-21
- 2.1.1 科技人才的定义17-18
- 2.1.2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18-20
- 2.1.3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特征20-21
- 2.2 相关研究方法概述21-23
- 2.2.1 GERT 网络模型21-22
- 2.2.2 逻辑曲线模型22-23
- 2.3 典型发达国家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经验23-28
- 2.3.1 萌发期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的英国大学教育23-24
- 2.3.2 发展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日本研究生教育24-26
- 2.3.3 稳定及转型期强调人才合理使用的美国经验26-27
- 2.3.4 典型发达国家人才培育经验的启示27-28
- 2.4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现状28-31
- 2.4.1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政策28-29
- 2.4.2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遇到的问题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分析32-41
- 3.1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特征分析32-33
- 3.2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33-36
- 3.2.1 萌发期影响因素34-35
- 3.2.2 发展期影响因素35-36
- 3.2.3 稳定与转型期影响因素36
- 3.3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曲线规律36-39
- 3.3.1 萌发期的继承修炼37
- 3.3.2 发展期的上升创造37-38
- 3.3.3 稳定期的调整保持38
- 3.3.4 转型期的再进入38-39
- 3.4 产出贡献的相关性分析39-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基于 GERT 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实证分析41-52
- 4.1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 GERT 网络模型41-47
- 4.1.1 成长网络模型构建41-43
- 4.1.2 成长网络活动界定43-45
- 4.1.3 成长网络参数界定45-47
- 4.2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47-51
- 4.2.1 网络模型数据仿真47-48
- 4.2.2 计算结果分析48-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政策建议52-62
- 5.1 基于成长概率的政策进入时机模拟53-55
- 5.2 基于培育风险的政策进入时机模拟55-57
- 5.3 基于培育周期的政策进入时机模拟57-58
- 5.4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政策建议58-61
- 5.4.1 萌发期以提高培育成功率为目的59
- 5.4.2 发展期以缩短培育周期为核心59-60
- 5.4.3 稳定期以降低培育风险为出发点60-61
- 5.5 本章小结61-6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研究结论62
- 6.2 研究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9
- 致谢69-70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益民;;创新人才培养与新世纪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2 邵铭康,李刚,刘国亮;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3 张陆;王研;;中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现状及分析——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罗洪铁;再论人才定义的实质问题[J];中国人才;2002年03期
5 胡勇辉;;激励自主创新人才培育的税收政策选择[J];财政研究;2007年11期
6 王强,宋协青,张子睿;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许萍,曲晓辉;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11期
8 张小菁;周斌;刘峰;;湖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郑轶松;齐二石;郑晓东;;基于图示评审技术GERT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研究[J];系统工程;2005年11期
10 俞斌;方志耕;杨保华;刘思峰;;一种新的价值流动GERT网络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连明;高技能型人才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春辉;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及相关效果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爱芬;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丽;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敏;江苏省科技人才流动态势及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刘祥;恩施自治州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2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8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