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专利知识宽度、创新与激励

发布时间:2017-09-04 13:08

  本文关键词:专利知识宽度、创新与激励


  更多相关文章: 专利知识宽度 创新 企业所有权 创新激励 异质影响


【摘要】: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源泉,,技术进步的本质是有经济价值的新知识的增加,这些新增知识作为一种投入会促进经济的绩效。而知识的增加是整个经济研发和创新活动的产物,因此如何测度整个经济创新活动的规模和质量,便成为研究技术进步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近似表示企业或产业的创新产出方面,多依据专利的数量维度指标。但仅仅是数量维度并不能很好的测度创新,因为专利的价值分布是高度有偏的,即专利在经济价值上有很强的异质性特征。 为了弥补专利数量在测度创新方面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专利知识宽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某项专利内含知识的复杂程度,以反映专利所涵盖的技术范围。就企业而言,其专利知识宽度反映了企业专利所涉及技术领域的异质性程度。随着各行业中产品、工艺和生产技术复杂程度的增加,产品和工艺研发过程中所需知识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这要求企业应该具备更加复杂的“知识库”。而专利作为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创新性知识的重要载体,其所含知识的复杂程度影响专利的价值。 为了测度专利知识宽度,本文基于专利的IPC分类号数量并在考虑IPC分类之间的内部差异基础上构建测度指标。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微观视角进一步考察了专利知识宽度与专利价值,企业专利知识宽度与增长之间的关系。 此外,为了克服前期研究同质化创新激励影响效果的不足,我们以企业专利知识宽度等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因变量,以国有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考察企业专利知识宽度和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同时研究不同性质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可能面临的创新激励异质影响问题,进而在不改变所有制或产权性质的条件下提出提高两类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了以下结论: 首先,专利知识宽度与专利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专利知识宽度对企业利润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企业新增专利数量对企业利润增长率无显著影响。此外,高新技术行业的专利知识宽度要大于其他行业;与专利数量衡量的创新能力不同,专利知识宽度衡量的创新能力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这些说明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不应过分追求专利的数量,而是要注意专利质量的提升,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的数量。 以企业专利知识宽度、创新投入、研发参与率、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为衡量指标,我们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类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的专利知识宽度要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就行业研发支出总量以及平均研发支出规模等绝对数量指标来看,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都要大于民营企业;但就研发强度来看,民营企业要大于国有企业;就研发参与率来看,国有企业要大于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参与正式研发的比例更大;就创新产出而言,国有企业拥有的各类专利数量要远远大于民营企业,我国的大部分专利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民营企业仅在少数行业拥有专利方面的优势;但就研发产出强度这个相对指标而言,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强度要显著低于民营企业;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研发效率要低于民营企业,但个别国有企业的研发效率远远高于企业的平均研发效率。 此外,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有和民营企业而言,相同的激励对两者创新的影响效果是截然相反的。竞争程度的增加对国有企业专利知识宽度、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民营企业有显著负向影响;税费返还对国有企业的专利知识宽度、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较高的财务宽松度对国有企业专利知识宽度、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专利知识宽度 创新 企业所有权 创新激励 异质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3.1;G30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引言14-23
  • 第一节 关于选题14-19
  • 1.1.1 研究背景14-17
  • 1.1.2 研究意义17-19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19-20
  •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主要发现20-23
  • 1.3.1 研究创新点20-21
  • 1.3.2 主要发现21-23
  • 第二章 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3-74
  • 第一节 创新的相关概念与测度24-29
  • 2.1.1 创新投入及其测度24-25
  • 2.1.2 创新产出及其测度25-29
  • 第二节 竞争或垄断与创新29-38
  • 2.2.1 竞争或垄断程度的测度31-32
  • 2.2.2 垄断和研发努力32-35
  • 2.2.3 垄断与创新产出35-36
  • 2.2.4 租金获取条件(事后垄断力量)与创新36-38
  • 第三节 规模与创新38-47
  • 2.3.1 规模和创新努力39-42
  • 2.3.2 规模和创新产出42-43
  • 2.3.3 规模与创新效率43-45
  • 2.3.4 方法论问题探讨45-47
  • 第四节 需求、技术机会与创新47-54
  • 2.4.1 需求与创新48-49
  • 2.4.2 技术机会与创新49-53
  • 2.4.3 产业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53-54
  • 第五节 影响创新的其他因素54-60
  • 2.5.1 流动性、盈利能力与创新55-56
  • 2.5.2 多元化与创新56-57
  • 2.5.3 研发竞赛与创新57-58
  • 2.5.4 市场进入壁垒与创新58-59
  • 2.5.5 深入的案例研究结果59-60
  • 第六节 我国的创新研究综述60-71
  • 2.6.1 规模与创新60-63
  • 2.6.2 竞争或垄断与创新63-64
  • 2.6.3 需求、技术机会与创新64-66
  • 2.6.4 所有制与创新66-68
  • 2.6.5 政府研发资助与创新68-69
  • 2.6.6 其他因素69-71
  • 第七节 前期研究成果评析71-74
  • 第三章 专利知识宽度、创新与增长74-87
  • 第一节 专利知识宽度的定义74-77
  • 3.1.1 知识的特性74-75
  • 3.1.2 专利权的特征与本质75-76
  • 3.1.3 专利知识宽度的定义76-77
  • 3.1.4 专利知识宽度与专利保护宽度77
  • 第二节 专利知识宽度与专利价值的测度77-81
  • 3.2.1 相关测度方法77-79
  • 3.2.2 本文对专利知识宽度的测度方法79
  • 3.2.3 本文对专利价值的测度方法79-81
  •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结果81-87
  • 3.3.1 数据来源于与描述性分析结果81-82
  • 3.3.2 专利知识宽度对专利价值的影响82-83
  • 3.3.3 企业专利知识宽度对增长的影响83-85
  • 3.3.4 各行业专利知识宽度的比较85
  • 3.3.5 专利数量和专利知识宽度变化趋势差异85-87
  • 第四章 专利知识宽度与创新激励87-118
  • 第一节 企业性质与创新激励的异质影响87-99
  • 4.1.1 基本模型87-93
  • 4.1.2 模型分析93-98
  • 4.1.3 模型的启示和研究假设98-99
  • 第二节 国有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比较99-110
  • 4.2.0 国有与民营企业专利知识宽度比较99-101
  • 4.2.1 国有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比较101-104
  • 4.2.2 国有与民营企业研发参与率比较104-106
  • 4.2.3 国有与民营企业创新产出比较106-109
  • 4.2.4 国有与民营企业研发效率的比较109-110
  •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结果110-118
  • 4.3.0 计量模型与变量测度110-112
  • 4.3.1 自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与相关性分析112-114
  • 4.3.2 计量分析114
  • 4.3.3 模型差异性检验114-115
  • 4.3.4 回归结果分析115-118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118-125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18-123
  • 5.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19-121
  • 5.1.2 政策建议121-123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123-125
  • 5.2.1 研究不足123
  • 5.2.2 研究展望123-125
  • 参考文献125-137
  • 致谢137-138
  • 个人简历138-1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刘志彪;郑江淮;;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2 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5年02期

3 严成j;龚六堂;;熊彼特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4 王子君;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以美国AT&T公司的拆分为例[J];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5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6 安同良;施浩;Ludovico Alcorta;;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7 范红忠;;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8 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9 邓可斌;丁重;;中国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10 解维敏;唐清泉;陆姗姗;;政府R&D资助,企业R&D支出与自主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791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91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