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异化视角反思默顿科学规范结构
本文关键词:从科技异化视角反思默顿科学规范结构
【摘要】: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在遵循严格逻辑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基础上,在小科学时代,确立了科学的自主性,,但随着科学和社会相互融合趋势的加深、社会背景的变化,科技异化下,科学的制度性目标不仅应关注科学的真理价值还应兼顾生态和社会价值,科学制度性目标的改变导致科学主体应遵循的价值观及科学规范应发生相应改变。因此,在科技异化背景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阅读法、学科交叉法和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创新性地从科技异化视角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进行反思、重建。首先,从整体上概括了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和科技异化的内涵;然后,从默顿科学规范结构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两个方面分析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科技异化的视角,对范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科学制度性目标、价值观、科学规范进行调整,并在综合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科技异化视角下的科学规范结构。 文章创新之处在于,文章的创新之处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科技异化理论为科学规范结构框架的理论基础,相对于学界主要的讨论集中于默顿规范是否具有自洽性、适用性以及应然与实然之分,在新的视角上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进行反思、重建;二是重建后的炠顿科学规范结构的科学制度性目标体现了科学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综合要求;三是在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重建了四个新规范,在调整和约束科学主体的科研行为上比较全面,更有现实意义;鉴于时间和能力的关系,在讨论如何对默顿规范结构重建时,与工程伦理学的案例联系较少;缺乏实地研究使得文章缺乏事实方面的说服力;同时由于水平有限,对重建后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价值观、科学规范等名词的称谓不是很恰当,影响了对该问题阐释的明晰性,需要完善。 总之,本文以科技异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着重分析新的社会背景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存在的必要,但在科技异化背景下需要做出调整、重建,重建后的科学规范结构需要兼顾科学知识的生态、社会利益,为防止科学主体行为失范,弱化和消解科技异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异化 默顿规范 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论文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11-14
- 1.3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4-15
- 1.4 研究方法15-17
- 2 基本理论概述17-25
- 2.1 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内涵17-20
- 2.2 科技异化的内涵20-24
- 2.3 小结24-25
- 3 科技异化视角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存在的问题25-33
- 3.1 科技异化视角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存在的问题25-27
- 3.2 科技异化视角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问题产生的原因27-31
- 3.3 小结31-33
- 4 科技异化下视角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重建33-44
- 4.1 科技异化视角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科学制度性目标的重建33-34
- 4.2 科技异化视角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价值观的重建34-36
- 4.3 科技异化视角下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重建36-42
- 4.4 小结42-44
- 5 结语44-48
- 5.1 主要结论和创新44-46
- 5.2 不足和展望46-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英;科技的异化及其扬弃[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盛卫国;科技异化:马克思等人的观点[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05期
3 祁小强;;科技异化的哲学反思[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7期
4 李桂花;张雅琪;;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5 薛金华;王梅清;;走出科技异化 构建社会和谐[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6 李桂花;;“科技异化”释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韩振秋;孟凡花;;科技异化及其根源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3期
8 詹木生;;对科技异化的一点认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07期
9 吕冬青;洪涛;;科技异化的人文沉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10 任建霞;;科技异化刍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雷红霞;;近代西方哲学与科技异化——兼论哲学的本义[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2 吴伦水;张烨;周琦然;;科技异化的哲学思考[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魏巍;;刍议科技异化与科技生态化[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4 王爱豫;;论科技异化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其和爱化解[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士青;科技异化的法律治理路径[N];湖北日报;2010年
2 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博导 徐汉明;研究科技异化法律治理的力作[N];湖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2 孙秀云;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禹泓;科技异化论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毛献峰;科技异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行彦;从人本层面看科技异化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三保;科技人性化及其实现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淼;高科技异化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楠;科技异化的哲学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苗瀚予;论科技异化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对策[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10 刘绪帅;关于科技异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2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3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