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个性化知识生长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20:27

  本文关键词:个性化知识生长的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 个人知识 个性化知识 个性化知识生长 质性研究


【摘要】:1958年,,迈克尔·波兰尼首次提出“个人知识”,这一概念颠覆了学术界对客观知识的认识。在个人知识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知识,认为个性化知识是生长出来的,它和个体生命密不可分,是个体意义建构的产物。个性化知识生长的使命是促进教育的“转识成智”,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最终实现更多个人的个性化生存。个性化知识对教育、个人发展以及知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对个性化知识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对知识、个人知识以及个性化知识这些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文献以描述性、解释性研究为主,很少有人结合案例剖析个性化知识;个性化知识生长机理的研究匮乏。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目的性抽样,选取两位被访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相关数据。采用整体-内容的分析策略,利用Nvivo8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逐字稿进行编码和分析。在编码和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三角验证法、参与者检验法、收集丰富的原始资料、阐释学的循环四种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检验,并通过回馈单、文件资料进行验证,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对两位个案研究对象的成长历程进行剖析,阐释了个性化知识生长现象,探讨了知识、个人知识、个性化知识以及个性化知识生长的内涵,解析了个性化知识的生长过程,归纳总结了个性化知识生长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个性化知识生长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的收获上。诸如提高个人品质、提升认知能力、开阔思维方式、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个性的培养。影响个性化知识生长的因素包括自身和外在两个方面。自身因素包括兴趣、自我实现的需要、自身的忙碌程度、好奇心和求知欲、个人内在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外在因素包括外界压力、机遇、教育、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人际交往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知识 个人知识 个性化知识 个性化知识生长 质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0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问题12
  • 1.4 研究限制12-13
  • 1.5 名词解释13-14
  • 第2章 文献探讨14-20
  • 2.1 对知识的探讨14-16
  • 2.1.1 知识的定义14
  • 2.1.2 知识的来源14-16
  • 2.2 对个人知识的探讨16-17
  • 2.2.1 个人知识理论16
  • 2.2.2 个人知识对教学的意义和作用16-17
  • 2.2.3 教师个人知识17
  • 2.3 对个性化知识的探讨17-18
  • 2.3.1 研究个性化知识的意义和价值17-18
  • 2.3.2 个性化知识的界定和特点18
  • 2.4 对个性化知识生长的探讨18-20
  • 2.4.1 知识增长19
  • 2.4.2 个性化知识增长的因素和个人知识增长机制19-20
  • 第3章 研究方法的运用20-30
  • 3.1 研究对象20-26
  • 3.1.1 被访者 A20-24
  • 3.1.2 被访者 B24-26
  • 3.2 研究工具的运用26-27
  • 3.2.1 研究者本身26
  • 3.2.2 访谈大纲26-27
  • 3.2.3 回馈单27
  • 3.3 数据的编码与分析27-28
  • 3.3.1 数据编码和分析策略27-28
  • 3.3.2 编码方式28
  • 3.4 研究信度和效度28-29
  • 3.5 研究伦理道德29-30
  • 第4章 研究结果30-51
  • 4.1 知识、个人知识、个性化知识的内涵30-34
  • 4.1.1 知识30-32
  • 4.1.2 个人知识32-33
  • 4.1.3 个性化知识33-34
  • 4.1.4 知识、个人知识、个性化知识的区别和联系34
  • 4.2 个性化知识的生长过程34-43
  • 4.2.1 知识的形成和演化34-36
  • 4.2.2 个性化知识生长的内涵和过程36-40
  • 4.2.3 个性化生存40-43
  • 4.3 个性化知识生长的意义43-46
  • 4.4 个性化知识生长的影响因素46-51
  • 4.4.1 影响个性化知识生长的自身因素47-48
  • 4.4.2 影响个性化知识生长的外在因素48-51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51-53
  • 5.1 研究结论51-52
  • 5.2 未来展望和研究建议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 Ⅰ 访谈同意函55-56
  • 附录 Ⅱ 访谈大纲和访谈情况56-59
  • 附录 Ⅲ 回馈单59-6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7-68
  • 致谢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可大;;个性知识及其价值:建构的视角[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周廷勇;;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述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4 周志平;个人知识的生成与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1期

5 李世伟;;试论教学中个性化知识的生成和价值[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年12期

6 张楠;张龙革;;个性化知识创新价值浅议[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16期

7 王良滨,洪晓楠;个人知识增长动力机制及其系统论分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尹湘鹏;;个人知识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9 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01期

10 金吾伦;知识生成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839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39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8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