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创新能力则是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并且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给内蒙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客观分析内蒙古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探讨当前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趋势和特点,采取合理的科技创新战略,提升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认为,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全区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为全面考察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内蒙古科技创新模式和途径,本文借助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从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人才等方面分析了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现状,指出其优势和问题,并学习借鉴国内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经验,结合内蒙古实际,提出提升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对于内蒙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而且对于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蒙古 区域 科技创新能力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32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9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6
- (四) 相关概念界定16-17
- (五)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7-19
- 一、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9-24
- (一) 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效19-21
- (二) 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21-24
- 二、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4-26
- (一) 科技创新意识不强24
- (二)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24
- (三) 科技创新环境不佳24-26
- 三、可资借鉴的国内外经验26-34
- (一) 部分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经验26-29
- (二) 我国及部分省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经验29-34
- 四、提升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34-40
- (一) 明确科技创新重点领域34-35
- (二) 科学选择科技创新模式35
- (三)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35-36
- (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36-37
- (五)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37-38
- (六)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特尔;;把中央的关怀和支持转化为推动内蒙古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1年08期
2 佟春杰;单勇;;提升辽宁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年04期
3 巴特尔;;把中央的关怀和支持转化为推动内蒙古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08期
4 吴丽丽;;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与科技创新的互动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36期
5 王景峰;;内蒙古发展新型工业化的SWOT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6 包英爽;李智勇;叶兵;谢和生;;西部土地退化地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2011年05期
7 王宇宁;高玉娟;李丽媛;;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府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8 李罗;;低碳经济——内蒙古腾飞的必由之路[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9 孔德杰;;河南省科协举办科技创新与“十一五”工业发展专家报告会[J];科协论坛;2005年09期
10 苏多杰;;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转变青海经济发展方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文骏;童利标;李从利;袁魏华;陈文兵;;军校学员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冯聪;;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关于高校地学人才培养的建议[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先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陈刚;李昕;裴健;;新专业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哈工大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5 陈金炎;;加强地质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舒飞涛;崔洪章;许静;张树兰;;把握科技创新政策 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7 盛培秀;;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之对策分析[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中可;苏维词;马黎;;影响贵州企业科技创新的互动机制及对策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9 许景辉;张成凤;;“引、育、管”式的电气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任冬梅;;关于增强国有大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A];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富斌;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迈出新步伐[N];陕西科技报;2008年
2 记者 韩富斌;陕西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迈出新步伐[N];陕西日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N];莱芜日报;2008年
4 记者 毛锴彦;2008内蒙古发展高峰论坛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李荣平 赵春雷 韩利红;以政策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N];河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陈明舜;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N];汕尾日报;2008年
7 姜辰蓉;青海科技创新能力创历史纪录[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记者 赵建卿;天水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N];甘肃日报;2009年
9 记者 钟媛;09年度科技计划安排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N];郴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建民 张莹莹;云南科技创新能力弱在何处?[N];云南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国平;我国县域科技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5 柯华虎;基于SD的建设企业管理创新及健康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于辉;我国农业科研基础条件投资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秦海旺;内蒙古农业保险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军;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王桃荣;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3 李丽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孙永胜;论初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筱婷;通过科技项目辅导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飞飞;内蒙古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林飞;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性评价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张超;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闫海燕;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10 王磊;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4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5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