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8:44
本文关键词:“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两弹一星”工程 组织传播 组织结构 传播机制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做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尖端国防科学技术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协同配合展开科研攻关和工程建设。毛泽东多次亲自主持会议研究讨论,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广大工程建设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敢于创新,突破技术难关,不仅使研制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而且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独立掌握国防和航天的尖端技术,为我国的国防科研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同时,“两弹一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科学工程建设新路子。工程涉及的学科众多,技术密集,组织系统复杂,综合性强,各部门和各单位交织在一起。“两弹一星”工程建立了协调、高效的组织信息传播与组织指挥系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在物资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时期,走出了一条投入少、效益好的科技发展新路。在工程组织、科研、生产、管理、物资的调配各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方法值得总结和研究。 为此,本文从已公开的历史资料出发,通过对报刊、书籍、论文上有关“两弹一星”文献的搜集、整理、辨析和解读,努力建构出中国在“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传播系统和结构,并试图从中寻找出工程中组织传播结构、组织传播机制、规律以及组织环境等要素对工程中组织管理的影响途径。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研究对象的研究情况,点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说明了此选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回顾,对组织传播研究和“两弹一星”工程研究文献的回顾,做了相关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两弹一星”工程的研制背景和组织决策过程,以及对当时大科学工程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对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组织决策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三章对大科学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大科学发展的历史,分析“两弹一星”工程对以后大科学工程的组织管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及大科学工程的组织传播特性和组织传播在大科学工程中发挥作用。第四章是以原子弹工程为个案,从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组织关系的视角研究工程中的组织传播。并与美国曼哈顿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工程中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与组织传播的关系。第五章从传播学角度对“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传播主客体关系,从而概况出组织成员的组成结构和工程中组织的属性。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机制。第六章分析了社会环境变化对“两弹一星”工程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环境变动时,工程组织所制定的弹性应变策略。
【关键词】:“两弹一星”工程 组织传播 组织结构 传播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322;G2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1.2.1 研究内容14
- 1.2.2 研究方法14-15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5-17
- 1.3.1 研究的创新15-16
- 1.3.2 研究的不足16-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26
- 2.1“组织传播”研究现状概述17-20
- 2.1.1“组织传播”研究的缘起17
- 2.1.2“组织传播”的研究现状17-19
- 2.1.3“组织传播”的研究评价19-20
- 2.2 “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概述20-26
- 2.2.1 国内外关于“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20-21
- 2.2.2“两弹一星”工程研究评价21
- 2.2.3 “两弹一星”的研制背景21-22
- 2.2.4 “两弹一星”组织决策过程22-24
- 2.2.5 “两弹一星”工程的历史意义24-26
- 第3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大科学运行机制26-34
- 3.1 大科学的相关概念26-27
- 3.1.1 大科学的界定26-27
- 3.1.2 大科学工程的主要特征27
- 3.2 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发展概况27-29
- 3.2.1 中国大科学发展历程27-28
- 3.2.2 大科学对国家发展作用28-29
- 3.3“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经验29-31
- 3.3.1 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29-30
- 3.3.2 组织精神方面的经验30-31
- 3.4 大科学工程中的组织传播31-34
- 3.4.1 大科学工程中的组织特性31-32
- 3.4.2 大科学中的组织传播原则32
- 3.4.3 组织传播在大科学工程的作用32-34
- 第4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结构与组织传播34-51
- 4.1 组织结构的相关概念34-38
- 4.1.1 工程组织的结构类型35-37
- 4.1.2 组织结构与组织传播37-38
- 4.2 中国原子弹工程中的组织结构分析38-44
- 4.2.1 原子弹工程中的组织形成与变迁38-42
- 4.2.2 原子弹工程中的组织变项与传播效率分析42-44
- 4.3 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对比分析44-49
- 4.3.1 曼哈顿计划概述44-46
- 4.3.2 两个工程的组织对比分析46-49
- 4.3.3 两个工程中的组织权力与组织传播49
- 4.4 中国大科学工程的组织优势49-51
- 第5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传播机制分析51-64
- 5.1 组织传播的主体概况及分析51-54
- 5.1.1“两弹一星”工程组织的概念51-52
- 5.1.2“两弹一星”工程组织成员的构成52-54
- 5.2 “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传播54-58
- 5.2.1“两弹一星”工程的传播主体54-57
- 5.2.2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方式57-58
- 5.3“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机制58-64
- 5.3.1“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宏观机制58-61
- 5.3.2“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传播微观机制61-64
- 第6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环境及其弹性传播策略64-69
- 6.1“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环境64-65
- 6.2 社会变动与工程的组织的变动65-66
- 6.3 组织决策层对工程组织的保护66-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2
- 致谢72-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玉,纪建悦;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探讨[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张晖;中国的原子弹工程(下)[J];党史文汇;2005年07期
3 王永春;胡河宁;;组织结构与组织信息传播效率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4 刘涛,陈省平,罗轶;大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1期
5 李国亭,秦健,刘科;略论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合作[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3期
6 宋河洲;;曼哈顿计划与阿波罗计划的组织实施[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5期
7 ;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年05期
8 刘艳琼;“两弹一星”工程中管理层面的成功经验(上)[J];航天工业管理;2002年06期
9 李洋;;组织传播:研究进路、“范式”建构及其未来[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素莉;“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862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6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