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校企合作创新的协调失灵、再匹配与发展机制——基于省际校企合作创新的面板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00:35

  本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的协调失灵、再匹配与发展机制——基于省际校企合作创新的面板数据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合作创新 协调失灵 再匹配


【摘要】:论文在借鉴匹配理论和博弈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型。模型显示,成功的合作创新有赖于校企双方各自进行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努力和设备投资。但是在两阶段合作过程中,协调失灵可能导致双方的投入激励较低,致使合作失败,再加上较高的合作再匹配成本,会进一步抑制合作创新发展。论文利用省际的中国工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数据检验了本文的主要推论。计量结果显示,当一个地区从事新技术开发或投资的校企比重越低时,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市场厚度"越薄,合作分离后的再匹配成本越高,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将朝着恶性循环方向发展。不过,政府对合作创新的支持会降低分离风险,提高合作协调性。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党委;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
【关键词】高校 合作创新 协调失灵 再匹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173194,2012-2015)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5SCG179,2015-2016)
【分类号】:G322.7
【正文快照】: 1引言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运营能力,高校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两者的结合将实现优势互补,推进我国创新发展。但是在校企合作中经常存在一些障碍因素,抑制了合作创新发展。例如Bergman[1]认为企业的商业化目标与大学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海萍,龚建立,王飞绒,卫非;产学研相结合的动力—障碍机制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2期

2 徐静;冯锋;张雷勇;杜宇能;;我国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季;吴啸川;;北控磁浮产学研结合的新兴模式及其启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岳贤平;李廉水;;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3 蔡椺;;修正的Shapley值法在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年32期

4 李江;张莉;;产学研结合长效性分析与探索——基于高校与企业互动视角下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黄波;孟卫东;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的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刁丽琳;朱桂龙;许治;;基于多权重Shapley值的联盟利益分配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4期

7 刘云龙;谢水清;梁喜;;考虑承接商隐性收益的外包主体收益博弈[J];财经科学;2013年03期

8 王芸;张卫国;;双重信息不对称下产学研协作创新激励模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年03期

9 李鑫伟;;国内产学研合作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3年05期

10 刘贤仕;;常州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13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东军;基于复杂客户网络的SOC芯片产业化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马卫华;产学研合作对高校学术团队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邱钊;纵向研发联盟控制、信任与联盟风险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李成龙;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许华胜;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黄波;基于技术风险、溢出效应的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利,鲁若愚;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2 张希胜;曾令奇;;产学研合作政策与立法的制约瓶颈及对策建议[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36期

3 吕海萍,龚建立,王飞绒,卫非;产学研相结合的动力—障碍机制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2期

4 谢旭人,赵沁平,杨柏龄,何建坤;中国产学研联合的现状与经验[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2期

5 王雪原;王宏起;;基于产学研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11期

6 李恒;;产学研联合创新法律机制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4期

7 林莉;郑旭;葛继平;;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5期

8 樊霞;胡军燕;赵丹萍;;中小企业渐进性创新技术属性及其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8期

9 杨东占;产学研合作是一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J];中国科技论坛;1995年01期

10 李廉水;深化产学研联合的障碍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199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浩夫 ,高唯钧 ,潘海腾;新经济 新战略:合作创新 开发能力 共促繁荣 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6期

2 赵兰香,乐惠兰;合作创新中知识传递与制度创新的和谐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2年06期

3 余雅风,杨健奎;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创新[J];企业管理;2003年05期

4 鲁若愚,傅家骥,王念星;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混合属性及其影响[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3期

5 胡婉丽,汤书昆,胡长颂;合作创新与企业价值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4年04期

6 刘继红,侯继玲;合作创新 谋求共赢[J];群众;2005年06期

7 马迎春,王淼;企业的网络化合作创新[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8 刘汉蓉,龙勇;论区域合作创新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5年09期

9 夏朋月;;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实现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06年Z2期

10 任重;;合作创新:理论和经验研究述评[J];人文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桂黄宝;;合作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机制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雪;张庆普;;基于可拓方法的合作创新知识转移主体的风险分析与评价[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彩虹;齐建国;于辉;;不对称双寡头企业半合作创新模式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亮;陈喜乐;;整合科技资源 促进闽台合作创新[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苏屹;段玉;;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网络的复杂性分析与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6 张长生;刘殿兰;;以产学研政合作创新,加快广东转型升级[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丽丽;卢小君;李鹏;;我国地方政府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共享过程及其实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兴士;;中药制造企业发展思考[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熊麟;鲁若愚;;多供应商参与半合作创新模式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国远;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倡导合作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姜范;大力提倡合作创新[N];经济日报;2008年

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陈如平;破解“四点半难题”重在合作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记者 张柯;加强合作创新救治管理[N];梅州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葛永坤 刘鑫;共同开创校地合作创新发展典范[N];绵阳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任腾飞 张博;航运业用合作创新迎接微利时代[N];中国企业报;2014年

7 高明华;合作创新机制最是稀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丁刚;“攒电脑”式创新领风潮[N];人民日报;2008年

9 钱新;“攒电脑”式创新领风潮[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记者 杜守雨;合作创新做大金融蛋糕[N];襄阳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翟运开;知识转移粘滞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永锋;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高亮;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合作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创新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5 熊麟;供应商参与合作创新的研发投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任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间合作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京;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黄宝;基于非完全共同利益合作创新机制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孟佩君;山西省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石t,

本文编号:872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72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