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合作网络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项目合作网络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项目合作网络为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以项目为合作基础的网络内知识转移会受到网络特性、项目特性、知识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网络规模、网络联结强度、项目约束性、项目一次性、知识内隐性、知识领域差异性等因素会通过影响项目合作网络内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意愿和能力,进而作用于知识转移的效果。最后,给出了提高项目合作网络内知识转移效率的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项目 合作网络 企业 知识转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工程项目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机理研究”(项目编号:71302025)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型企业内的知识转移机理及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YETP054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建筑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0009110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302
【正文快照】: 知识作为一种关键的资产,被广泛认为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资源[1]。企业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和企业从外部组织中吸收两种。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内部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自身成长和市场变化的需要,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巩固并不断提升自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大丽;周军杰;左美云;;IT服务企业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年06期
2 黄玮强;庄新田;姚爽;;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扩散研究[J];管理科学;2012年02期
3 刘冰;陶海青;;知识流动研究范式的一个扩展——从企业网络到企业家网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2期
4 吴绍波;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关系强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2期
5 周密;赵文红;姚小涛;;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评述及展望[J];科研管理;2007年03期
6 任志安;毕玲;;网络关系与知识共享:社会网络视角分析[J];情报杂志;2007年01期
7 许斌;张朝宾;吴洁;施琴芬;刘思峰;;网络结构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24期
8 于旭;宋超;;跨组织合作中知识获取障碍与应对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年02期
9 唐方成;席酉民;;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动力学行为模式(Ⅱ):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亚丽;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莹;动态视角下的战略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国内外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与知识共享相关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12年01期
2 郑准;余亚军;王国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联盟网络的演化机理——基于耗散结构论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2年06期
3 黄伟;;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群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4 李纲;杜智涛;;基于AHP与FCE方法的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强度识别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杜智涛;夏晨曦;;企业间合作关系强度对其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莉平;;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小企业集群租金及竞争优势探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许萍;刘洪;;复杂适应系统观的组织变革——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的途径[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7年02期
8 朱兵;王文平;张廷龙;;新兴企业知识网络中最优关系强度[J];系统工程;2010年07期
9 卢俊义;王永贵;;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顾客知识转移视角的理论综述与模型构建[J];管理学报;2011年10期
10 董楠楠;钟昌标;熊伟清;;互信程度、公共产品建设及虚拟组织建设对集群内创新企业数量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生太;武兆岭;;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魏静;苗建军;;一个产业层次的无形要素载体观能力分析——基于产业结构提升的思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3 YueFeng Zhou;XueQing Jing;;Research ab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ring from Enterprise Alliance perspective[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王节祥;盛亚;蔡宁;;资产专用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关系的整合模型构建:以CoPS创新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陈亦悠;郭红东;;社会资本、资源整合能力与农民创业绩效[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汤晶;Laurent MERI ADE;Nicolas Mainetti;;基于国际跨组织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研究——以中法医学公私合作为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杜俊枢;郭毅;;社会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蔡亚华;贾良定;尤树洋;张yN;;获取与转化:工作组内外交流网络明星的创造力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董俊武;梁舆珊;;外向型企业逆向国际化的升级路径:一个分析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何会涛;罗婷;彭纪生;;基于知识整合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2 樊利钧;基于资源共享的价值网企业合作创造价值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赖芨宇;基于知识挖掘的企业管理集成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华光;动态联盟演化与知识扩散交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卢俊义;供应商与顾客共同创造顾客价值的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周任重;纵向结构与企业创新激励[D];暨南大学;2011年
7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张波;孵化网络对入孵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李俊;企业网络与知识管理及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学东;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宇;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企业间知识网络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郑林英;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艳菊;非正式组织中个体间的关系对隐性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寒冰;基于社会网络的个体层面知识网络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彦;社会网络影响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一琳;个体策略选择情景下的知识传播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青;社会网络视角下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庆;关系资本结构与强度对企业知识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平南;李黎芬;;战略网络结点企业激励契约的设计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肖小勇,肖兵;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章华;社会网络嵌入与企业家创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蓝庆新;韩晶;;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稳定性模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5 王威;;跨国公司创新网络的共生范式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2期
6 王小兰;;构筑全球竞争优势的新模式——战略网络[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范黎波;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创建和管理——以日本丰田公司的实践作为案例[J];当代财经;2003年05期
8 李焕荣,林健;基于系统观的战略网络的内涵、结构和特性研究[J];当代财经;2004年07期
9 谭大鹏;霍国庆;;知识转移一般过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10 王霄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建模及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关涛;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肖小勇;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疏礼兵;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隋静;组织学习的原理、实施体系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何永刚;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知识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任旭;基于社会交易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演变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朱亚丽;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铜安;个体、群体、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沈瑶;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张乐;动态经营环境下企业网络对吸收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霞;朱方伟;侯剑华;;国际组织理论研究的合作模式探究——基于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合作网络的分析[J];情报杂志;2013年01期
2 陈云卿;虚拟公司是业务合作网络的最高形式[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6期
3 肖渡,沈群红;合作网络形成的理论探讨及其意义[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4 吴富伟;魏军娜;;“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与当代中国社会资本转型[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5 希林;;合作网络中的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11期
6 丁晓;朱正萱;;基于关系资本理论构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网络[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何苏华;企业合作网络的成因及其运行机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杨迪;;如何通过冲突建立起合作的网络[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胡一z,
本文编号:877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7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