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9-20 04:33

  本文关键词: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学科交叉 学科多样性 学科聚合性 交叉性 计量


【摘要】:[目的 /意义]学科交叉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科交叉理论及实践的综述,分析讨论学科交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通过对学科交叉理论及实践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归纳和分析,结合对学科交叉类型和交叉动力学研究的综合分析,重点对当前已有的测度学科交叉程度的引文分析指标和学科交叉度计量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当前的学科交叉研究分为宏观态势和微观内容两个层面,研究主体内容分为学科交叉类型研究、学科交叉动力学研究以及学科交叉性测度指标研究。学科交叉的测度属性分为学科多样性和学科聚合性,其测度指标分为3类:学科多样性测度指标、学科聚合性测度指标和综合性测度指标。学科交叉度计量的实践研究可以分为3类:基于交叉度的统计指标的计量、基于社会网络指标的计量以及利用多种指标的综合性计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学科交叉 学科多样性 学科聚合性 交叉性 计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学科交叉主题识别和预测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4CTQ033)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301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已超出了原有的单一学科的范畴,跨学科领域研究越来越广泛。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间呈现出相互融合、彼此联系的现象,涌现出大量的交叉学科。不少科学行为早已超出单一学科的范围,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华 ,施红玉;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学科交叉现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12期

2 刘仲林;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3年02期

3 李喜先;论交叉科学[J];科学学研究;2001年01期

4 李春景,刘仲林;现代科学发展学科交叉模式探析——一种学科交叉模式的分析框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3期

5 金薇吟;;学科交叉方法探析[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6 路甬祥;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01期

7 杨良斌;金碧辉;;跨学科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09年07期

8 魏海燕;尹怀琼;刘莉;;基于引文分析的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2期

9 张洪磊;魏建香;杜振东;刘向;严顺;冯泽;李晓迪;冯学风;;基于社会复杂网络的学科交叉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10期

10 杨良斌;周秋菊;金碧辉;;基于文献计量的跨学科测度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萑;康晓伟;;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学术综合交叉能力[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江海燕;墨宏山;;论学科交叉与科技期刊[J];编辑学报;2011年03期

3 唐琳;;“信息论基础”课程优化教学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4 陈雅娟;陈小丹;;浅谈数学在学科交叉与综合中的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5 韦艳艳;陈墀成;;学科交叉现象的本质探析——基于在对交叉学科现象的研究中的某些论述的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莫小新;;人体文化学学科建构新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7 王大星;朱鹤鸣;;关于算术编码教学的几点注记[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叶松,张磊,蒋国俊;深化体制创新 促进学科交叉[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年11期

10 张晓刚;;论艺术学交叉学科的范式建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申萌;王贤文;;基于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的技术结构网络分析方法[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晓琨;;战争史上最大的合作研究开发机构——美国MIT辐射实验室案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陶迎春;;浅析量子阶梯与学科交叉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高继平;丁X;;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两岸纳米专利的定量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曾柱;陈腾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刘小杰;黄松;赵洋;;交叉学科稿件的初审判定[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7 廖翠玲;余昭平;;多值“加法型”组合生成器分析[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侯剑华;;科学学元研究和理论科学学研究综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9 高继平;丁X;;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两岸纳米专利的定量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娟;李赛美;;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寒温融合学派的形成及发展[A];中医学术流派菁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香;学科交叉知识发现及其可视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闫中敏;Deep Web数据获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兴智;项目治理社会网络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万毅;黄河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张凯;纳米技术对社会影响的风险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璇;协同知识结构序化测度模型及演化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文娟;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科交叉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洪锋;桩基础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马秀敏;中国典型管理期刊文献主题发现与演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冰清;中文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汤方霄;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牛文苗;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汪新华;“985高校”学科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项伟央;高校跨学科组织中的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米俣飞;基于价值创造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飞;论科学方法的跨学科运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6期

2 张春美,郝凤霞,闫宏秀;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6期

3 李钢 ,汤仲胜;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11期

4 李喜先;论交叉科学[J];科学学研究;2001年01期

5 刘仲林;交叉学科分类模式与管理沉思[J];科学学研究;2003年06期

6 李春景,刘仲林;现代科学发展学科交叉模式探析——一种学科交叉模式的分析框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3期

7 杨永福,朱桂龙,海峰;“交叉科学”与“科学交叉”特征探析[J];科学学研究;1997年04期

8 刘洪;科学发展的自然增长分形论[J];科学学研究;1998年04期

9 吴丹青,张菊,赵杭丽,吴光豪;学科交叉模式及发展条件[J];科研管理;2005年05期

10 赫伯特·A·西蒙,张铭;科学中的交叉学科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多学科研究中心 冯一潇;[N];科学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建香;学科交叉知识发现及其可视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熙;复杂网络中的层次重叠社区发现及可视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春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学科交叉研究的资助及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2期

2 任定成;跨学科与学科交叉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沈新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支持及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1997年01期

4 沈新尹;传统学科间发生交叉、渗透,科学与技术走向共生、协调发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强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支持[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1期

5 薛澜,龚绪;欧洲的学科政策及学科交叉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年08期

6 何祚庥;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学科交叉研究的资助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1997年02期

7 樊春良;佟明;朱蔚彤;;学科交叉研究的范例——美国科学和技术中心(STC)的学科交叉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1期

8 葛朝阳,夏文莉,史红兵;支持学科交叉研究 推动基础科学创新[J];中国基础科学;1999年Z1期

9 牛珩;周建中;;基于定量分析角度开展的学科交叉研究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5期

10 朱蔚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学科交叉研究模式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885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85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