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2:23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政策 政策评估 社会效应 公正性


【摘要】:公共科技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一国科技开发、应用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科学规范的公共科技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科技政策的优化,,从而促进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时代,公共科技政策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的外生变量,因此我国要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研究公共科技政策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论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从公共科技政策的评估监督机制、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环境、评估组织机构、评估结果、评估功能发挥等方面,依据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共科技政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韩、日、英、法等国外公共科技政策评估方面的经验分析借鉴,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对策:树立科学的评估理念,加强对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重视;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公共科技政策的效果,还要反映政策的效率和效应;建立独立、专业的评估组织;实现公共政策评估制度化;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网络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科技政策 政策评估 社会效应 公正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2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5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 国外研究状况10-11
  • 2. 国内研究状况11-12
  • 3. 研究评述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1. 文献研究法12-13
  • 2. 调查研究法13
  • 3. 系统分析法13
  • (四)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13-15
  • 一、 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5-27
  • (一) 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相关概念界定15-17
  • 1. 公共政策15
  • 2. 公共科技政策15-16
  • 3. 公共科技政策评估16-17
  • (二) 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系统的组成17-23
  • 1. 评估主体与客体17-19
  • 2. 评估方法19-21
  • 3. 评估标准和指标21-23
  • 4. 评估程序23
  • (三) 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23-27
  • 1. 公共政策理论24
  • 2. 市场失灵理论24-25
  • 3. 科技管理理论25-27
  • 二、 我国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27-36
  • (一) 我国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现状27-29
  • 1. 公共科技政策管理基础薄27
  • 2. 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27-28
  • 3. 评估理论与评估方法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28
  • 4. 科技政策评估缺乏规范评估效能低28-29
  • (二) 我国科技政策评估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29-33
  • 1. 评估机构专业化水平不高29-30
  • 2. 评估方法多样性与平衡性30
  • 3. 评价标准系统化程度不高30-31
  • 4. 评估程序规范化程度偏低31
  • 5. 评估监督机制不健全31-32
  • 6. 评估环境缺乏客观公正性32
  • 7. 评估结果未能有效开发利用32-33
  • (三) 我国公共科技政策现存问题成因33-36
  • 1. 政策评估主体的评估执行能力差33
  • 2. 评估政策体系之间的因果关系较为混乱33-34
  • 3. 评估公正性受到人为的阻力34
  • 4. 评估过程各环节作用发挥不充分34-36
  • 三、 国外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实践分析与经验借鉴36-42
  • (一) 国外公共科技政策评估的实践分析36-40
  • 1. 国外公共科技政策评估实践36-38
  • 2. 国外公共科技政策评估分析38-40
  • (二) 国外公共科技政策的经验借鉴40-42
  • 四、 完善我国公共科技对策评估的对策思考42-48
  • (一) 树立科学的评估理念42
  • (二) 建立独立专业的评估组织42-44
  • (三) 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44-45
  • (四) 实现公共科技政策评估制度化45-46
  • (五) 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网络系统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近期要在科技政策方面抓六件大事[J];学会;2002年12期

2 ;9·11事件以后的美国科技政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2年18期

3 李运祥;;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的沿革及伟大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7期

4 姜桂兴;;对印度新科技政策的解析[J];中外科技信息;2003年Z1期

5 刘助仁;冷战后美国科技政策导向及其启示[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1期

6 谢治国,胡化凯;冷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走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1期

7 钟有为;欧盟的科技政策导向[J];安徽科技;2003年12期

8 隋永强,潘勇,娄成武;关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彭富国,彭炳忠;湖南科技政策效果的评估与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0 伍玉林;以日本的政策优势为鉴形成黑龙江的科技政策导向[J];科技导报;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制定向度的社会形塑[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杨斌;;中国科技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特性分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刘雯;;完善食品安全科技政策的思考及建议[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光;文剑英;;从科学与社会互动看科技政策的目的[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5 李建峰;;中国与韩国科技政策的比较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6 马来平;解世杰;;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4: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C];2007年

7 郭晓林;;《区域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摘要)[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8 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李喜先;;进行“冷聚变”研究是坚持科学精神[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10 刘立;;中国科技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的三大建议[N];光明日报;2007年

2 常科;长宁区率先建立科技政策服务站[N];上海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千名“科技政策辅导员”进万家企业[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钮怿;打开科技政策的“降落伞包”[N];文汇报;2012年

5 记者 唐乐燕;配套“组合拳”释放科技政策含金量[N];芜湖日报;2014年

6 孙蔚;科学价值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N];科技日报;2001年

7 李壮;科技政策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需三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郭凯;展望美国新政府的科技政策[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窦晓竹;千名辅导员为企业提供“套餐式”政策服务[N];江苏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卉珏;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张华伦;知识流动视角下科技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我国公共科技政策制定及其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张红太;试论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和谐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凯;湖南科技政策的制定状况与实施效果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珍燕;中美日科技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烁;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凌芳;科技政策的社会形成[D];湖南大学;2010年

7 管书华;科技政策制定与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杨健;我国科技政策制定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陈尧;重庆市科技政策效果评估与建议[D];重庆大学;2005年

10 覃永毅;科技政策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1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11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