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2:06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普需求 科学传播 结构方程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开始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水平上看,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全国一样,福建省也面临着如何加快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科协工作要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此,中国科协制定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为响应中国科协的号召,福建省科协也开展了“福建省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研究”重大课题的调研,力图为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服务,力争使全省科普资源的总量有较大增加、资源种类的结构较为合理。然而,福建省科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场馆种类是什么?公众最需要的科普媒介是什么?人们最喜爱什么样的科普活动内容、形式和方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公众科普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 本研究以提高福建省全民科技素质为目标,从国内外科普需求的研究现状入手,在分析和概述科普需求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普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结合对调查问卷的深入分析,概括了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的现状和实情。在此基础上,结合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以及AMOSS17.0建立起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拟合和检验,得出了公众的个人客观因素(包括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归属群体、经济情况)、公众的个人主观因素(包括科普的动因、目的)以及科普资源和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满足性和有用性是影响着公众科普需求水平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上面的研究,,为提高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水平提出了如下建设性的意见:加强政府科普投入、管理和引导作用;深入了解公众的客观条件,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活动;明确公众参加科普的主观意愿,提高科普工作效率。
【关键词】:科普需求 科学传播 结构方程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3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4
  • 1.2.1 国外科普需求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科普需求的研究现状11-14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本文的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科普需求的相关理论概述16-25
  • 2.1 科普需求的内涵16-17
  • 2.1.1 相关概念16-17
  • 2.1.2 科普需求的内涵17
  • 2.2 科普发展概况17-19
  • 2.2.1 科普发展的三个阶段观17-18
  • 2.2.2 我国科普发展历程18-19
  • 2.3 科普作用分析19-25
  • 2.3.1 科普是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19-20
  • 2.3.2 科普实践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20-21
  • 2.3.3 科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1-22
  • 2.3.4 科普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22-23
  • 2.3.5 科普是全面提升一个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23-25
  • 第三章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的现状分析25-33
  • 3.1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的调查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25-27
  • 3.2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概况27-28
  • 3.2.1 对科普场地资源的需求状况27
  • 3.2.2 对科普媒体资源的需求状况27
  • 3.2.3 对科普活动形式(活动资源)的需求状况27-28
  • 3.2.4 对不同科普内容层次的需求状况28
  • 3.2.5 对科普的消费状况28
  • 3.3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特点28-33
  • 第四章 福建公众科普需求影响因素分析33-48
  • 4.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与分析方法33-34
  • 4.2 整体模型图34-36
  • 4.3 激励模型中的关系与假设36-37
  • 4.3.1 变量间的关系与假设36
  • 4.3.2 变量与所属测量指标之间的假设36-37
  • 4.4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37-38
  • 4.5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与修正38-48
  • 4.5.1 模型的初次拟合与评价38-42
  • 4.5.2 模型的第一次修正与评价42-45
  • 4.5.3 模型的第二次修正与评价45-48
  • 第五章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讨论与建议48-55
  • 5.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讨论48-51
  • 5.1.1 总体结果48
  • 5.1.2 假设的检验与解释48-51
  • 5.2 对提高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水平的建议51-55
  • 5.2.1 加强政府科普投入、管理和引导作用51-52
  • 5.2.2 深入了解公众的客观条件,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活动52-53
  • 5.2.3 明确公众参加科普的主观意愿,提高科普工作效率53-55
  • 研究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录58-65
  • 附录 1 福建省公众科普需求的调查研究方案58-60
  • 附录 2 福建省社会公众科普需求调查问卷60-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芳;史玉民;;当代中国科普观的历史演进[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2 杨清明,赵东伟;论科学传播内容与机制的辩证统一[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于挺;;高等院校在科普教育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4 何丹;何维达;李梅;汪振霞;;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5期

5 陈晓艳;秦学;;关于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0期

6 朱卫国;张杰;;科普多形式展示研究[J];科技广场;2009年04期

7 李士;方媛媛;侯波波;;科普服务发展与新模式研究[J];科普研究;2009年01期

8 靳萍;;当代大学科普发展战略研究[J];科普研究;2009年03期

9 张志敏;;对我国大型科普活动社会宣传作用的相关思考[J];科普研究;2009年04期

10 刘道蓉,张锦高;论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1年11期



本文编号:939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39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6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