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信任、声誉与产学研合作模式

发布时间:2017-09-29 14:25

  本文关键词:信任、声誉与产学研合作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声誉 信任 产学研合作


【摘要】:将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度分为松散型、半紧密型和紧密型,实证研究表明,信任、声誉等社会资本因素对产学研合作深度具有显著影响,而政府资助等传统因素对此却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在各类信任和声誉的因素中,研发人员的个人声誉、知识声誉比科研院所的组织声誉的作用更为重要,产学研主体之间的了解、信守承诺比契约信任更为重要。因此,政府提升产学研层次的政策应当重点转向制度建设,致力于消除产学研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声誉 信任 产学研合作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溢出效应的多维测度与我国创新模式的优化策略”(71273128)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1文献综述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应当将重点转向提升合作的层次。仲伟俊等[1]指出,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存在各种具体表现形式,既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也有长短期之区别;既有科技人员创办新企业,也有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此外,产学研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仁山;;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2 李梅芳;刘国新;刘璐;;企业与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9期

3 仲伟俊;梅姝娥;谢园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艳云;汤勇;刘昱;;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产学研风险合同设计[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2 王德章;贾俊杰;;科技创新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杨明;贾智伟;;安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9期

4 李琳;郑刚;杨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地理邻近效应——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优秀案例的统计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9期

5 秦军;;国外产学研合作的对比研究[J];成人教育;2012年11期

6 庄新霞;;基于差异化目标导向下的产学合作创新利益分配[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姬广凯;周亚素;;创建政产学研合作生态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4年03期

8 刘连峰;刘凤朝;;促进校企间深度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以沈鼓-大工研究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年05期

9 蒋勋;潘云涛;苏新宁;;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官产学研合作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年05期

10 马胜利;姜博;;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伟;周文;;基于异质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模体与网络生成行为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5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与创新[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琦玮;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成龙;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马雷;过程视角下学研技术创业及其与经济产业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范群林;环境技术创新的决策行为及能力影响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尹博;大企业主导型产业创新网络创新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冯荣凯;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大企业知识溢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温凤媛;大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张红琪;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影响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何泽军;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之明;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宁;企业—大学联盟动机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赛;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曹斌;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阙妙丽;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丁伟;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杜钟珊;国防科技工业产学研联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荣义重;基于K-A-S理论框架下的产学研合作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瑭;典型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特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赵鑫;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运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莹,程瑞雯;企业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科技和产业;2005年08期

2 嵇忆虹,倪锋,王宏,赵孝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仲伟俊;;公共产品创新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产学研合作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年06期

5 穆荣平,赵兰香;产学研合作中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1998年02期

6 王洋,张子刚,郭志东,吴其伦;企业联盟高失败率的原因剖析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1期

7 周静珍,万玉刚,高静;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3期

8 李征;冯荣凯;王伟光;;基于产业链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年01期

9 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10 谢科范;陈云;董芹芹;;我国产学研结合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2 李焱焱,叶冰,杜鹃,肖引,桑建平;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0期

3 杜鹃,李焱焱,叶斌,肖引,桑建平;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4 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5期

5 柳卸林;潘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J];中国科技产业;2008年06期

6 陈国荣;邓菊丽;王成敏;雷亮;;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7 吴绍波;顾新;刘敦虎;;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8 龚新蜀;;新疆兵团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构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方焱松;;产学研合作模式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10 盖锐;余杨;;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支芬和;田玲;李英侠;王磊;;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本特征、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2 卢山;徐迪雄;杨洁羽;罗长坤;;原创性药物研发不同阶段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冯叶成;刘嘉;张虎;;政府-高校-企业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马永刚;济南食协力推产学研合作模式[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记者 拓玲 见习记者 王毛毛;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N];西安日报;2011年

3 罗山邋孙帆 陈活平;珠海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究[N];珠海特区报;2007年

4 泗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吴小雨;打造“升级版”政产学研合作模式[N];宿迁日报;2013年

5 甘肃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 范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6 记者 杜娟;围绕地方需求 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N];大众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潘珊珊;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国内首创[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杨伟基;宝山创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N];上海科技报;2007年

9 陶醉;中国时尚毛衫研发基地倡导产学研合作模式[N];中国服饰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艳;西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助力经济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2 安慧娟;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陈佳(Supatida Kittisarawanno);泰国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丹;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肖瑶;辽宁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政策环境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6 赵德芳;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

7 王朋岗;新疆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8 肖海云;以高校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邵鹏;中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10 杨晓丽;厦门市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2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42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